2011级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doc

2011级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doc

ID:58086360

大小:1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0

2011级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doc_第1页
2011级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1级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级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七)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1、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5分)【答案】诗人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常常在自然的环抱中独来独往,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3分)这是一种闲散、自然、安逸、宁静的隐居生活。

2、(2分)【解析】本题考查了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柳宗元被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并不愿做一个遁世隐居的有志之士,是不得不过着无所事事的山林生活的,解题时要抓住诗中作者的行径。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认同吗?请结合全诗简作分析。(5分)【答案】同意。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2分)但全诗表面上写愚溪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1分)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偶似

3、”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2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本题要联系作者被贬的背景来解答。答题时,第一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点出字里行间隐含着的孤独的忧愤。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江村 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1)请从

4、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3分)【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1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1分) 【解析】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这是炼字题,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既然是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3分)【答案】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第二联

5、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恬静的画面,第三联以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安闲,使幽静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诗首联写景,颔联、颈联叙事兼描写,尾联抒情。“事事幽”统摄全诗,幽,僻静、安闲之意。如何表现这一特点,就涉及到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二三联,一句一景,用的是赋的铺叙手法,用描写角度来说,也可说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第三联,写妻子“画纸”,稚子“敲针”,属细节描写;第二联属环境描写,第三联是人物描写,以环境的安闲衬托人物的安闲,用的是衬托手法。反之也成

6、立,所以可以说是互相衬托或映衬。(3)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案】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的窘迫;(2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2分)【解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情感总的来说是安闲的,为什么尾联转为凄清。要探求作者的思想情感,需要扣住文本,还要联系作者身世。“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但有”,只要有。只要有老朋友的接济,就能过上安闲的日子,心愿已足,不

7、复他求,由此可见生活的窘迫凄苦。为何这样?联系诗后注解,可知诗人漂泊他乡,经济窘迫。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两题。(10分)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

8、和惆怅。(答出一点给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答出“虚”和“实”各给2分,答出“拓展意境”和“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