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代海赋看中国古代文人的海洋情怀-论文.pdf

从历代海赋看中国古代文人的海洋情怀-论文.pdf

ID:58095237

大小:423.5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3

从历代海赋看中国古代文人的海洋情怀-论文.pdf_第1页
从历代海赋看中国古代文人的海洋情怀-论文.pdf_第2页
从历代海赋看中国古代文人的海洋情怀-论文.pdf_第3页
从历代海赋看中国古代文人的海洋情怀-论文.pdf_第4页
从历代海赋看中国古代文人的海洋情怀-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历代海赋看中国古代文人的海洋情怀-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第3期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32013(总第115期)JOURNALOFFUZHOU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SerialNo.1l5从历代海赋看中国古代文人的海洋情怀俞琼颖王玫(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摘要:如果从精神和心灵的角度来观照历代海赋,可以发现在农业文明背景下,中国古代文人开拓出一片精神文明的海洋。唐以前的海赋着重表现游仙之乐,表达对仙界的神往之情。唐以后海赋作品融入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不同于海洋文化传统观念,中国古代文人的海洋情怀融汇着神仙思想、宇宙观念、生命意识。关键词:中国文学

2、;海赋;海洋情怀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321(2013)03—0074—05海洋孕育生命,透露文明之光。大海激荡着求理想、渴望冒险的浪漫主义情怀只能停留在臆古往今来文人的生命情怀,成为历代文人吟咏的想层面,或转向仙话,以无拘无束的想象弥补现实对象。古代诗、词、曲、赋皆有咏海之作,尤其是的缺憾。在先唐海赋中,作者倾向于描述虚幻神“赋”这种体裁,以其华丽、通畅展现海的宏大气秘的海,虽从不同角度对大海进行文学描述,其实势。中国古代涌现出一大批海赋佳作,如班彪的质却大同小异,笔下的海均拥有仙山、神仙以及珍《览海赋》、木华的《海赋》、张融的《海赋》、卢肇的宝,

3、其真实面貌隐藏在游仙浮云之下。值得注《海潮赋》等。这些海赋或发感慨、寓哲理,或赞海意的是,这种虚幻之游并不都是作者坐在书案前性、扬君德,或发高论、普知识,往往与游仙、哲思、的随意构想,而往往是亲临海洋,与之共鸣后通向崇君主题联系,对大海的心灵感悟多于现实体认。另一世界的神游。古代文人在儒学、道学、玄学等思想影响下,展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海赋《览海赋》即是作者了具有精神超越意义的海洋情怀。亲历亲行之作。班彪观海缘起于“有事于淮浦”,然而览海只是游仙的托名,在想象中作者随风翱华夏文化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关注对物翔,渡过裔裔飘风与浩浩波涛,寻找方瀛与壶梁:种的传承,对土地的依赖,并由此形成内

4、向温和的驰鸿赖以缥骛,翼飞风而回翔。顾百川之分民族特质。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文人保守、流,焕烂熳以成章。风波薄其裔裔,邈浩浩以汤和平、中庸的文化性格。以开放、外向、冒险、扩张汤。指日月以为表,索方瀛与壶梁。¨为特质的海洋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非主流,不难发现,作者即使亲历海洋,观察到有关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也很少出现海洋形象。原本然现象,也更愿意驰骋于想象,创作幻想中的海洋。“赋”这种文学体裁正适合铺叙大海的汪洋恣肆,幻想往往比所见更有吸引力,仙话式的体验比之真但是在农耕文化的成长环境以及工具资源缺乏的实的观察更愉悦,故作者蜕去具体物象,放弃显性现实条件下,古代文人在面对大海时所激发的追

5、层面的近距离观照,返回内心寻找以往的仙境记收稿日期:2012—10—15作者简介:俞琼颖,女,浙江上虞人,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王玫,女,福建福州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74·忆,对现实的海给予较少关注,而凭借主观想象增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纵然巨鱼如鲲在饰之、重塑之,建构其精神和心灵中的大海。海底亦自逍遥,却比不上飞鸟展翅高翔的洒脱,它虽然农耕文化的生态环境抑制了渡海航行的需化而为鹏,才能举重若轻、跨海远徙。海赋中鲲客观条件,但帝王对人海求仙颇为热心。据《史记鹏又常与龙并提,如张融《海赋》:“雕隼飞而未半,·封禅书》记载,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均曾使人鲲龙越

6、而不逮。”可见赋者偏爱的鱼,兼具鸟的超出海寻仙。秦统一后,泛海求仙活动仍持续不断,越、龙的权力。赋作创造的意象,乃是赋者心理的至汉武帝时臻至鼎盛。此后虽逐渐式微,但是帝体现。鲲鹏之喻所揭示的正是作者对特定物象的王求仙之举已成为广泛的信仰流传民间。在这种文化内涵进行开掘之后,心灵飞腾于世俗人生之风气熏染下,文人习惯将海与求仙联系在一起进上的景象。行海赋创作。如西晋木华《海赋》“觌安期于蓬莱,海赋中除了鲲鹏,其他生物及珍宝亦不胜枚见乔山之帝像”,南朝张融《海赋》“晒蓬莱之灵举。唐以前几乎每篇海赋都会提及海中珍物,且岫,望方壶之妙阙”等。占去全文较大篇幅。水族巨大有吞舟之势,植物帝王出海寻仙出

7、于渴望延续生命的本能,文皆繁荣芬芳,又有珍珠、珊瑚、黄金等人间至宝。人将仙山写人海赋,却不是对“长生求仙”这项未不必多事罗列,足见大海是一个怀藏珍宝的玄奥竞事业的遗憾惋惜。他们虽热衷仙游,关注点却之所。其实,这些珍奇至宝并非一定出于凭空杜不在自然生命的延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人作撰。以现代之眼观之,是分散在现实汪洋里的普海赋,创造文化形式,其生存空间已经得到延展,通生物,然而,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当其聚合、然而在面对“海”这种特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