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K研究进展》PPT课件.ppt

《AMPK研究进展》PPT课件.ppt

ID:58106704

大小:2.91 MB

页数:79页

时间:2020-09-05

《AMPK研究进展》PPT课件.ppt_第1页
《AMPK研究进展》PPT课件.ppt_第2页
《AMPK研究进展》PPT课件.ppt_第3页
《AMPK研究进展》PPT课件.ppt_第4页
《AMPK研究进展》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AMPK研究进展》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AMPK研究进展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K)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一种重要的蛋白激酶,主要协调代谢和能量的需要。短期效应能调节能量代谢,长期效应能调节基因转录。激活AMPK,一方面关闭消耗ATP的合成代谢途径;另一方面启动产生ATP的分解代谢途径,故被称为“细胞能量调节器”。能够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维持能量的供求平衡。近年来,随AMPK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下游靶蛋白种类和数量众多,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效应。能改善代谢综合征,故使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

2、AMPK的结构AMPK是一个异源三聚体蛋白,由α(63kD)、β(30kD)和γ(37-63kD)3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α亚单位起催化作用,而β和γ亚基在维持三聚体稳定性和作用底物特异性方面起重要作用。每个亚单位都存在由2-3种基因所编码的异构体(α1,α2、β1,β2和γ1,γ2γ3),从理论上来讲,α、β和γ的不同异构体可形成各种可能的组合,可能有12种。AMPKα含有548个氨基酸,可分为催化区N末端(1~312AA)、是起催化作用的核心部位,含有一个典型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催化区域,中间一个自动抑

3、制区(312~392AA)和C末端一个亚单元结合区域(392~548AA)含有变构结合位点,参与和AMP的结合。α亚单位中的8个位点(苏氨酸172、苏氨酸258、丝氨酸485等)均可被磷酸化,其中苏氨酸172位点及其磷酸化对AMPK活性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研究中所检测的总AMPK及活性AMPK蛋白通常是指其α亚单位,2011年7月3日在CellMetabolism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了AMPKalpha2催化亚基上一个新丝氨酸磷酸化位点serine491,这一位点介导leptin的抑制作用,并且是leptin影

4、响进食和体重的关键位点。阻断AMPKα2-serine491的磷酸化会使下丘脑AMPK活性增强、进食量和体重增加。Leptin影响下丘脑AMPKα2活性、神经肽表达、进食量和体重都需要Serine491的磷酸化。研究还发现,p70S6激酶是一种AMPK活性抑制激酶,而AMPK是mTOR-p70S6激酶的底物。p70S6激酶和AMPKα2形成复合体,使serine491位点磷酸化。β亚单位则好似一个支架,它可把α和γ亚单位连接起来。β亚单位N末端区域之后紧跟着两个保守的结构域——KIS和ASC,ASC结构域为

5、形成稳定有活性的αβγ的复合物所必需,而KIS并不与激酶的其他亚基相互作用。KIS结构域序列与“N-异淀粉酶结构域”序列密切相关,为β亚基上的功能性糖原结合结构域。其功能可能与糖原对AMPK的调节有关。β亚基的N端豆蔻酰化和磷酸化,这些翻译后的修饰,调节酶活性和亚基的细胞定位.γ亚基的N端区域在大小和序列上变化较大,与γ1相比,γ2和γ3的N端区域较长。γ亚单位有4个串行重复的CBS(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结构域。γ亚基含有两个能结合激活性核苷酸AMP和抑

6、制性核苷酸ATP的调节位点。AMPK以异源三聚体形式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各种真核细胞种类,这种保守的三聚体形式是该酶的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AMPK亚单位在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布不同,所形成的三聚体亦各异,可能与组织特异性靶分子的调节有关。γ亚基的N端乙酰化,也增加了AMPK调节的复杂性。二AMPK的组织分布AMPK各亚基的组织分布不同。α1分布很广,主要分布于肾、肝、肺、心脏和脑;α2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心脏和肝脏。已证实α2亚基也存在于脑神经元中,而且α2亚基含量明显高于α1亚基。研究还发现α1定位于胞质,而α

7、2主要定位于胞核,提示在有ATP损耗的细胞应激反应中,AMPK-α2复合物的核定位可能至少部分通过磷酸化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β1在肝脏高表达,在骨骼肌中低表达;而β2恰好相反。γ1、γ2广泛分布于各组织细胞,γ3仅在骨骼肌中含量较高。在大部分细胞中主要以α1、β1和γ1异构体为主,而在肝细胞和脑中α2表达较高,骨骼肌和心肌中α2、β2和γ2γ3则均有表达。三AMPK活性的调节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目前,据研究发现至少有3种AMPK的上游激酶,分别为LKB1、AMPKK、TAK1

8、和CaMKK。其AMPK活性调节非常复杂,它可被5‘-AMP别构激活以及被磷酸肌酸别构抑制,也可被其上游的AMPK激酶(AMPKK)激活,它们的作用位点都是磷酸化AMPKα亚基172位苏氨酸。1、AMPK的上游激酶LKB1最早发现于Peutz—Jegher综合征((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的研究中,是人体细胞中一个抑癌基因,又叫STK11(serine/threonineproteinkinase11),是由lkb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