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河流域生态修复方案.doc

凌河流域生态修复方案.doc

ID:58122299

大小:3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4-24

凌河流域生态修复方案.doc_第1页
凌河流域生态修复方案.doc_第2页
凌河流域生态修复方案.doc_第3页
凌河流域生态修复方案.doc_第4页
凌河流域生态修复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凌河流域生态修复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凌河流域生态修复方案1大凌河的概况大凌河上游分南、西两支,南支发源于建昌县水泉沟,西支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泉子沟,两支于喀左县大城子镇东南汇合。流经朝阳、北票、义县、凌海等市,于凌海市的南圈河与南井子之间注入渤海,总河长397km,省内河长373km,主要支流有大凌河西支、深井河、牤牛河、细河等。在流域内,由西向东平行排列着努鲁儿虎山、松岭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从山地、丘陵过渡到山前倾斜平原,至渤海西岸,呈阶梯式降低。大凌河流域面积12812.8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603.2km2,占总面积的51.3%,多年平均输沙量2620万吨大

2、凌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9.6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8.55亿立方米,地下水9.1亿立方米,人均水量301.3m3,是我省的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平衡,大部分降水集中在6~9月。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11835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59.2%,土壤侵蚀模数为年均0.25~0.50万吨/km2,森林覆盖率仅18%,是全省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2大凌河流域生态修复的必要性人类在河道整治取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河道带来了致命的后果,导致河道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现已发展到了必须尽最大可能修复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或重建河道生态

3、系统的境地。究其原因如下:(1)生物多样性减少。河道整治改变了水体流动的多样性,许多生物栖息地环境改变甚至消失。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人们对河道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提倡河道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自净能力降低。天然河道均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水泥衬底和护衬割裂了水体与土壤的关系,使水体与土地、生物和环境相隔离,导致河道的自净能力降低。为了保证河道水体功能符合预定功能的要求,必须确保河道有较大的自净能力。(3)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受阻。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开发、处理,必须考虑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协调人与河道之间的关系,维

4、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故河道的生态修复不仅是对传统河道整治的补救措施,也是今后河道整治的良好借鉴模式。(4)洪涝灾害的危害增加。河道被裁弯取直使河道变窄加深,硬化覆盖使河床不透水面积增加,导致河道泄洪功能减弱,给防洪带来了隐患,导致洪灾总体风险不断增加。2.1大凌河流域存在的问题2.1.1水资源严重短缺大凌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78m3,不到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2,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而单位面积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985m3/hm2,是全省平均值的1/3,全国的1/8。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并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丰水年与枯水

5、年水量相差最高可达34倍。大凌河上游多为山区段河道,洪峰陡涨陡落,造成汛期洪灾频发,而非汛期无水可用的局面。2.1.2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大凌河流经城镇、工矿企业的生活和工业废水、污水多数都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中,特别在枯水季节径流减少而排污总量不断增加,造成排污量远大于河道纳污能力,河道水质污染严重。2009年大凌河干流11个水功能区监测结果达标区仅有2个,达标率为18%;大凌河西支、凉水河、牤牛河及第二牤牛河等支流的4个水功能区均超标。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对供水安全和环境安全构成严峻挑战。2.1.3生态环境脆弱辽西地区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

6、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植被退化严重,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明显不足,而且林龄短,郁闭度低,树种单一,草场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另外辽西地区多为稀疏草地和旱作耕地,在干旱、少雨、大风等气候条件下,极易发生风蚀,导致沙尘暴问题。2.1.4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防洪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农村段堤防多集中在下游平原区,石窗子以下有连续堤防111.5km,但多为20世纪80年代前陆续修建的,堤防质量较差,防洪标准较低。中上游及支流地区多为山地,乡镇村屯一般地势较高、远离河道,重要防护对象较少,除部分零星段堤防外无大规模连续堤防。城市段目前均已建有堤防

7、,一般主城区段堤防基本达标。2.1.5治理与保护管理薄弱大凌河中上游河段现状无堤,河道管理范围不明确,虽然进行了确权划界,但侵占河道现象依然严重,部分河段主河道被耕地、林地挤占的只剩十几米的宽度,造成河道自然行洪能力严重萎缩。由于排污与河道治理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缺乏统一监管,造成水环境破坏严重。3治理以及修复方法河流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缓冲区恢复、植被恢复、河道补水、生物-生态修复、生境修复等技术。其中,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是目前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方法。缓冲区是河流与陆地的交界区域,如河边湿地、河谷或洪泛平原。在河流两岸各设置一定宽度

8、的缓冲区是重要的河流生态修复方法。缓冲区修复可起到分蓄和削减洪水的功能。其次,河流与缓冲区河漫滩之间的水文连通性是影响河流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素。此外,河岸缓冲区还具有其他修复作用,包括将洪水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