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9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湘教版.doc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9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湘教版.doc

ID:58147809

大小:5.36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4-11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9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湘教版.doc_第1页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9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湘教版.doc_第2页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9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湘教版.doc_第3页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9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湘教版.doc_第4页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9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湘教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9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湘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9讲 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与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三圈环流(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①气压带气压带名称成因A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C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堆积下沉(动力因素)E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G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②风带风带名称成因B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D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25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F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

2、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图中A代表冬至,B代表春秋分,C代表夏至。(填节气)(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3.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1)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分布情况1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气压中心M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5(2)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分布情况7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的气压中心N印度(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3)北半球气压中心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

3、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原来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4.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成因①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上图中的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②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上图中的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特点比较25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印度洋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

4、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5.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

5、动对气候的影响25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微点1 大气环流并非单指三圈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除了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外,还包括季风环流。如在设问中出现“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时,要注意全面考虑。微点2 气压带形成的两种类型(1)热力型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

6、高。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动力型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微点3 “<”号法识记风带的分布全球风带可以利用“<”巧记,即风向右偏为北半球,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下图所示:如下图甲为北半球,丙为南半球,乙为赤道。进一步根据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判断气压带的名称。25微点4 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的原因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大致呈带状

7、分布是由于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广阔,在陆地上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非常微弱,不会切断两个气压带。微点5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原因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气压差异最明显。微点6 在分析季风环流时要注意两个方面(1)季风环流不仅仅存在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2)存在季风环流的地区并不都能形成季风气候。季风环流主要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