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肺复苏,电除颤重点讲解.ppt

最新心肺复苏,电除颤重点讲解.ppt

ID:58175101

大小:10.33 MB

页数:62页

时间:2020-09-05

最新心肺复苏,电除颤重点讲解.ppt_第1页
最新心肺复苏,电除颤重点讲解.ppt_第2页
最新心肺复苏,电除颤重点讲解.ppt_第3页
最新心肺复苏,电除颤重点讲解.ppt_第4页
最新心肺复苏,电除颤重点讲解.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心肺复苏,电除颤重点讲解.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乳山市中医院乔志春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心源性:冠心病、心律失常突然的意外事件如:窒息、溺水严重的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操作中的意外事件麻醉意外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分秒计算:3-5秒…….黑蒙5-10秒…….昏厥、意识丧失15秒…….出现阿斯综合症30秒…….60秒瞳孔散大4分钟…….开始出现脑死亡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10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黄金4分钟2021/8/31开始抢救时间成功率<4分50%4—6分10%>6分4%>10分0.09%时间与抢救成功率心肺复苏的国民普及率美国:迄今已有5000

2、万人(占全国1/4的人口)接受这一救生术,每年平均20万猝死者接受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技术,其中7万人获救。挪威:在1965年就把心肺复苏初级技术放入学校课程中,全国200人口中有40万人受训,在15年中就有1000名溺水者经现场心肺复苏后获救。日本:消防厅每年印发急救手册、举办急救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听众每年达15万人。德国:把是否掌握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作为驾驶员获得驾驶执照的依据之一。中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不到1%,我国猝死抢救成功率还不到万分之一。2015年10月15日,新版《美国心脏学会CPR和ECC指南》隆重登场。时隔5年,AHA会对指南的哪些部分进行更改?是否提

3、出了颠覆性的观点?在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强调如何做到快速行动、合理培训、使用现代科技及团队协作来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几率.2021/8/312.生存链「一分为二」AHA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内急救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2021/8/31院外急救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2021/8/31院内急救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心肺复苏两个阶段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胸外心脏挤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除颤)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心肺复

4、苏的基本程序为1、判断患者有无意识2015版要求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及早启动EMS一定要确认环境安全!!2、判断有无脉搏3、呼救:启动急救系统2021/8/314、按压的频率下面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影响因素:技术操作规范、人员数量、男女性别、施救者体力、急救设备等)2015版心肺复苏注意事项C----胸外心脏按压(2015年版指南要求事项)按压平面:仰卧位硬质平面或地面按压部位:胸骨下1/2按压手法:掌根着力,双手紧扣重叠上翘。2021/8/31别再使劲按了!费劲!按压姿势双臂伸直垂直向下以髋关节位支

5、点2021/8/313、按压深度变更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2021/8/314、按压的频率2021/8/314、按压的频率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

6、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2021/8/315、离开胸壁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不得要领A----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托颌法A----清除

7、口腔异物B-----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口型:全口相对,完全吻合密闭。吹气压力:防止漏气、捏闭鼻孔(一捏一松)。吹气力度:自然吸气,避免吸气过深。吹气力量:适力吹入,避免过度通气。吹气时间:持续一秒。吹气有效:胸廓起伏。吹气频率:每6-8秒进行1次呼吸。口对鼻呼吸:当不能进行口对口呼吸时,应给予口对鼻呼吸,如溺水、口腔外伤。口对面罩呼吸:D----defibrillation(除颤)即利用医疗器械或特定药品终止心脏颤动(heartfibrillation)的过程。在医学上,“除颤”一词通常特指用除颤器以对心脏放电的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