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党课辅导提纲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党课辅导提纲

ID:581784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2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党课辅导提纲_第1页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党课辅导提纲_第2页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党课辅导提纲_第3页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党课辅导提纲_第4页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党课辅导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党课辅导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课辅导提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课辅导提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课辅导提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课辅导提纲一、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世界上众多国家在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中,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资源型”、“依附型”和“创新型”。所谓创新型国家,就是指以科技创新为发展之本,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国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它们的共同特征:一是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是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在70%以

2、上;三是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通常在30%以下;四是创新产出高。我国之所以要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但我们为此付出的成本、代价很大,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以环境的损耗为代价的。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但如果没有技术进步的支撑,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

3、;最终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才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唯一安全可靠之路。第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自主发展的需要。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正在走向全球化,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速度加快,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世界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变动快速而不稳定。我国要顺利地实现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将发展的机遇和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加强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而自主创新能力就是国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排斥对外开放。相反,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更加主动地进行对外开放活动。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拥有的科技基础和面临的挑战1、我国具有建设创新型

4、国家的基础第一,我国拥有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第二,我国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第三,我国已具备了比较强的科技实力。第四,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辩证思维、集体主义精神和丰厚的文化积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宝贵财富。2、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但我国的科技水平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与我国发展需要相比,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投入不足。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强度,我国2004年占GDP的比重为1.2%,美国、日本和韩国分别为2.7%、3.9%和2.9%。二是

5、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只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三十分之一,韩国的四十分之一。三是对自主创新认识不深。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比例,我国为1:0.08,韩国和日本分别为1:5和1:8。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和灵魂1、正确理解和把握自主创新的内涵何谓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所谓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原始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通过集成创新,把各种相关技术加以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后再创新。这三者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组成部分

6、,不可厚此薄彼。总之,自主创新不等于“纯国产”,核心技术并不都是源自本国的技术发明,也可以是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也可以是引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在国力和科技实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在追赶领域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实力和能力。2、努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涉及到体制、机制、文化、国民素质等诸多方面和层次的复杂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和实现自主创新,需要国家、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第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首先,要确立企业是科

7、技创新的主体。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决策主体具有其客观规律性,因为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在于能产生什么样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在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方面,企业具有把选择适合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先天优势,有直接面向市场并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实现持续的科技创新的条件。其次,要重视市场在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先进的技术不等于市场需求,所以创新成功与否,要最终在市场上体现其价值和效益。再次,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多年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已经积蓄了深厚的科技力量,不仅是科技人才的集散地,也是科技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