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业务学习书稿撰写.doc

数学业务学习书稿撰写.doc

ID:58203929

大小:105.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4-26

数学业务学习书稿撰写.doc_第1页
数学业务学习书稿撰写.doc_第2页
数学业务学习书稿撰写.doc_第3页
数学业务学习书稿撰写.doc_第4页
数学业务学习书稿撰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业务学习书稿撰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节教学问题设计的综合技能内容:教学问题生成的渠道,按渠道分层分类设计教学问题。第一节教学问题生成的渠道与操作案例一、教学问题生成的渠道——学生方面——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教学问题生成的渠道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探明学习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类型学习的过程和条件,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真正的教学设计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都有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研究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兴趣爱好,结合数学课程的专业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及其实施过程的策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启发他们

2、积极思考,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按照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兴趣爱好,生成教学问题,可以分为简单问题、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所谓的简单的问题,就是指思维含量小,一般只需做出判断——是或不是的问题,这类问题,可以由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让这类学生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在回答正确后树立学习的信心。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发问,步步深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这属于基本问题,一般指高难度的问题

3、、探究性问题及拓展延伸类问题。这在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深探和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课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兴趣的发展是在学习主体不断解决认知冲突、跨越问题障碍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和完善的。单元问题是指综合性的问题,包含多个知识点。学习被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我就结合《轴对称图形》课堂教学片断,从学生认知基础和兴趣爱好这一教学问题生成渠道进行了如下设计:探索活动

4、   活动一:折纸印墨迹   在纸的一侧滴一滴墨水后,对折,压平。   问题1:你发现折痕两边的墨迹形状一样吗?——简单问题问题2:两边墨迹的位置与折痕有什么关系?——简单问题   问题3:联系实际,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图形成轴对称的实例吗?——简单问题   问题4:你能正确地完成课本P8页的练习吗?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组内同学讨论、交流。问题5:通过以上练习,你能总结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吗?——基本问题   问题6:根据课本图形1-2和1-4进行比较,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基本问题 问题7:

5、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连线为边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如图(一)中四边形ABCD就是一个"格点四边形".   (1)求图(一)中四边形ABCD的面积;   (2)在图(二)方格纸中画一个格点三角形EFG,使△EFG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CD的面积且为轴对称图形.——单元问题在这一阶段,教师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认知方式,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几个多元开放性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和思维角度,通过探索发现不同的体验和成果。对学生的正确体验和发现,教师利用各种形式

6、进行肯定,逐步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背后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完成了对图形的关键认识,使他们的智力、情绪、意志保持在最高极限上,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内在的天赋、潜力和才能,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也使学生维持和发展了认知的兴趣,促进、实现了学生兴趣的发展。二、教学问题生成的渠道——学生方面——年龄特征教学活动具有着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精心的设计教学问题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预设的重点,也是动态生成的起点。我们知道,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在十三到十五之间,这是人生表现欲最强的年龄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

7、师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本人以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1、设计教学问题要值得表现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设计有意思的问题,使他们感到值得一做,弄清它就是提高可显示答案的水平,但如果不认真思考就很难圆满答出。于是学生的表现欲便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行预设教学问题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和自身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度的调整。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的教学时,我从学生年龄特征这一教学问题生成渠道进行了如下设计:在班级篮球赛的某一场比赛中,本

8、班上半场赢球5个,下半场赢球3个,结果全场赢球8个;而在另一场比赛中,上半场赢球4个,下半场输球6个,结果全场输球2个,请同学们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和正、负数挂起勾来。教师余音未尽,学生即刻沸然,还有学生竟起来要求发言,一位学生给出如下回答:把赢球记作“+”,输球记作“-”,这两场球赛赢球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