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1:我解杜甫其人其诗.doc

资源1:我解杜甫其人其诗.doc

ID:58204194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7

资源1:我解杜甫其人其诗.doc_第1页
资源1:我解杜甫其人其诗.doc_第2页
资源1:我解杜甫其人其诗.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资源1:我解杜甫其人其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解杜甫其人其诗哈尔滨市高中语文16班李文君(58中)2011年7月我解杜甫其人其诗哈尔滨市高中语文16班李文君(58中)2011年7月喜欢杜甫,是因为他的深沉与厚重,是因为他的平实与大气。他的这种深沉与厚重、平实与大气是他人生经历的结晶,是他思想气质的升华。年轻时的他也是踌躇满志,然而世事的动荡,让他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且还饱受了现实的折磨,就这样,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从曾经的浪漫回归平淡,然而就在这漂泊的平淡中,他向世人传递着他的爱与恨,向后人书写着他所经历的年代的历史。他与李白邂逅,并与之成为朋友,但他却没有像李白的那种洒脱,他更能让人感觉贴近于生活,

2、更容易让我们通过他的人生追求感悟到我们这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情操的“遗传”性。初识杜甫,是一句“剑外忽传收蓟北”这么一句不是经典的句子,这首诗的其他内容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写这句话的人叫杜甫。后来的一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让我知道了杜甫这位诗人,因为当时很小,并不真正理解这句诗的意义,只感觉在那么遥远的年代还会有今天读起来这么琅琅上口的诗。于是再后来我就着意的从家里现有的书堆里去找写有杜甫字样的作品来看。记得第一次完整读完的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时读完的印象至今不能忘怀,因为小时侯自己的住的就是毛草房,每到春秋起风的季节真的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

3、茅”的这种感觉,这首诗的通俗,让小时候的我知道了什么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安得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这段里我当时尤其喜欢的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一句,也许正合了当时的心理想法,像童话一样,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吧。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这种童话的心理变成了沉重的郁结,这种郁结就是:杜甫当时自己虽然穷困潦倒,但他从没有怨天尤人,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写自己之所看,抒自己之所想,他就是这样恪守着自己做人的原则,在他的生命之路上执着的走着、走着……让我尤其受到冲击和震撼的是他的晚年之作《登

4、高》。《登高》一作,正如这首诗的名字一样,把杜甫其人其诗都推向了巅峰:听“风急天高猿啸哀”这肃杀的秋声,看“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凉的秋景,悲“百年多病独登台”那苍老的身影,悯“潦倒新停浊酒杯”难解的情怀。杜甫经历了“万里悲秋常作客”多年之后,终于发自肺腑的嘶喊出了这句“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啊,不尽的长江从远古滚滚而来,可诗人杜甫却随着江水滔滔而去,他的身后留给我们的正是:一步步追不回的离人影,一声声诉不尽的未了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