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定稿课件.ppt

《石钟山记》定稿课件.ppt

ID:58214779

大小:2.83 MB

页数:61页

时间:2020-09-05

《石钟山记》定稿课件.ppt_第1页
《石钟山记》定稿课件.ppt_第2页
《石钟山记》定稿课件.ppt_第3页
《石钟山记》定稿课件.ppt_第4页
《石钟山记》定稿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钟山记》定稿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轼石钟山记石钟山石钟山位于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尤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寻声探源,并撰写闻名天下的《石钟山记》而相得益彰。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近睹江湖清浊。如在月色之夜,可谓"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空"。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来此山赏景。如唐代李渤,宋代苏轼、陆游,元

2、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等。郭沫若留诗《登湖口石钟山》于此。石钟山从唐代起就有建筑,经历代兴废,现仍存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江天一览亭、钟石、极慈禅林、听涛眺雨轩、芸芍斋、石钟洞、同根树等景点,但多为清代重建。侧景夜景正景石钟山石钟山上的古寺泛舟赤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眉山人。北宋文学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齐名称“苏辛”,开创豪放派词风;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书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苏东坡全集》。苏轼诗词名句1、水

3、光艳潋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湖上初雨》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彭蠡()郦()桴()止响腾铿()莫()栖鹘()磔磔()噌吰()罅()识()无射()窾坎()镗鞳()穴()罅()如乐()作焉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lǐlìfúkēn

4、ɡmùqīhúzhézhéchēnɡhónɡxiàkuǎnkǎntānɡtàzhìwúyìxuéxiàyuè疏通文意译《水经注》上记载:“在鄱pó阳湖的出口处那里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座山)的下面靠近深水潭,微风振动波浪,使水和石头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像大钟一样。《水经》云:“彭蠡lǐ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焉:兼词,于此临:靠近。鼓:振动洪:大搏:击、拍“焉”的意义和用法:一、代词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代词,相当于“之”。例句

5、: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例句: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例句: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像你这样不走时运的人,即使一般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同情爱惜你“焉”的意义和用法:二、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于+之”“于+是”“从这里”“在那里”。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例句: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齐国这样的大国是难以预测的,(我)担心在那里有埋伏。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例句: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

6、很诧异。1、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例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例句: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2、句中语气词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例句: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三、语气词“焉”的意义和用法: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译文: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

7、放在水里,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是:这以:把置:放鸣:使……发出声音虽:即使译文:到了唐朝李渤才开始寻访它的旧址,在水潭边上找到两块山石,敲击石头仔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始:才访:寻访得:找到扣:敲打而:连词表承接聆:仔细听函胡:同“含糊”徐:慢得…潭上:状语后置译文:李渤自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但

8、是(对)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能敲打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可是惟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之: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然:但是是:这独:惟独以:用名:命名石……有声者: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2.群臣吏民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