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诗歌情感.ppt

如何把握诗歌情感.ppt

ID:58220620

大小:170.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9-05

如何把握诗歌情感.ppt_第1页
如何把握诗歌情感.ppt_第2页
如何把握诗歌情感.ppt_第3页
如何把握诗歌情感.ppt_第4页
如何把握诗歌情感.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把握诗歌情感.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词鉴赏专题如何把握诗词中的思想感情考试说明对古典诗歌鉴赏的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1、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2、学习、掌握诗歌鉴赏中的把握思想感情的方法与技巧。教学重点:把握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与步骤解题指导怎样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古诗思想内容的几种类型一、咏物抒情诗五、咏史怀古诗二、山水田园诗六、民生爱国诗三、惜别送别诗七、边塞征戍诗四、思乡怀远诗八、爱情怨女诗方法与技巧一、读作者:在鉴赏时可先注意作者,如果作者是陌生的,一般来说,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

2、不会影响对诗歌的鉴赏,如果作者是熟知的,则应联系其生平经历及创作来解读诗歌,即借助平时所积累的关作者的思想、时代、风格流派等背景材料理解诗歌。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请说明“而今识尽愁滋味”中的“愁”字的具体内容。答:“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

3、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的悲愤。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诗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类词是咏古词,常常表达昔盛今衰、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等不同的主题。二、审题目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人日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身处异地而深切的思念自己的故乡,急欲回到故乡的心情.三、读序、注一般序在诗前,注在诗后,有时会巧妙地安排在题干中。它们

4、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帮助理解作品思想内容。(08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

5、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四、读诗的内容这也是把握诗词主题最主要的凭借。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逐步展开分析。1、从意象入手。古诗词中许多物景都被赋予特定的意义。如“柳”(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就与送别留恋有关,“月”(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人张九龄《望月

6、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就与思家想人、盼望团圆相关,“鸿雁”则大多和书信传情有联系。2、找关键词或诗眼。所谓“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陆游《书愤》中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又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

7、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3、找主旨句即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都可以说是诗中的主旨句。抓住主旨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中心内容。(08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

8、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