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考前提醒.doc

高二必修考前提醒.doc

ID:58223252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8

高二必修考前提醒.doc_第1页
高二必修考前提醒.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高二必修考前提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物理必修期末考前提醒一、选择题1、虽然是单选,但要把每个选项都看一下,避免陷阱。2、选择题最后一两题往往会难一些,不要耽搁太多时间,做好标记,有时间再思考3、知识点提醒:(1)汽车速度计显示的速度、高速公路上的限速牌都是指“瞬时速度”(2)图像题看清是“位移-时间图像”还是“速度-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与t轴平行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3)求功率时,看清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求瞬时功率时注意力和速度在不在一条直线上。(4)万有引力轨道半径变大,只有周期变大,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均变小。若是同一个环绕天体向心

2、力也变小,若是不同的环绕天体,向心力还和环绕天体的质量有关。(5)同盘、同轴转动“角速度”相等(不要和天体运动r增大,T增大,v、w、a减小混淆),不同圆盘皮带相连不打滑“线速度”相等(6)求摩擦力要先判断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N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根据“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7)汽车类的刹车问题要先判断何时停止(8)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两种方法:条件法:只有重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定义法: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三种能量的和。当题目出现“匀速”、“水平面”这样的字眼时想到用定

3、义法。(9)“功”就取决于“力”和“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只要这两者相同,做功就相同,与接触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无关。(10)产生弹力有两个条件:a接触b有弹性形变。产生摩擦力有三个条件:a接触面粗糙b有弹力c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11)自由落体加速度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赤道最小,两极最大。(12)“超重”指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向上;“失重”指弹力小于重力,加速度向下;“完全失重”指弹力为零,加速度为g。不管是“超重”还是“失重”重力都不变。所有的“航天器”中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13)以7.9km/s的速度发射卫星,卫星绕地球表面

4、做圆周运动。若发射速度大于7.9km/s小于11,2km/s,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发射绕月卫星仍然没有脱离地球系统,发射速度也在7.9km/s和11.2km/s之间。(14)“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3)抛、仍、踢出去一个物体,人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接下来运动的初动能。(4)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该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5)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重力势能的变化只取决于高度差,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除重力意外的力所做的功。(6)小船渡河时,渡河时间和水流速度无关。(7)要把涉及到“右手螺旋定则”的选择题再

5、重新做做。二、填空题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中,求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和动能的增加量,一般情况下你求出来的“重力势能减小量”要比“动能增加量”略微大一些才可能正确。2、实验题要认真计算,注意g取10还是9.8(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中g一般取9.8),T取0.02s还是0.1s,保留几位小数还是几位有效数字。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用的不一定是小车,所挂重物可以是重锤也可以是沙筒,要仔细审题,不可死记。三、计算题1、在圆周运动中,若求“物体对轨道的压力”,应先求“轨道对物体的支持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到“物体对轨道的压力”也为这么大,方向相反。

6、2、若题中问“克服摩擦力做了多少功”,应先把摩擦力做的功求出来,比如是“-10J”,所以“克服摩擦力做功为10J”3、恰好通过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条件:在最高点下面无支撑,mg=mv2/r;在最高点下面有支撑,v=0。4、解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问题时候,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按照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把力进行正交分解。用运动学公式解决匀减速运动时,加速度要代负值。5、求矢量例如:速度、加速度、位移、力…时候要交待大小和方向。若矢量求出来是负的(如-2m/s2),而题中问的是矢量的大小,要用文字说明(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6、计算题要先写公式再代入数据,作

7、图时候要先写函数关系再作图,不要忘记相关量的取值范围7、该画直线的要用直尺8、凡是涉及到弹性势能的建议用能量守恒来做。若用动能定理做,应先求出W弹,弹簧对物体做了多少正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就减少多少。9、计算题前两条往往较简单,要用心不出任何差错,最后一条最后一问会较难,尽量多写尽量多得分。***“动能定理”应该在选择题、计算题均会用到,当不涉及到a、t时要有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意识。用动能定理解题时,首先明确研究的过程,求各个力做功时注意功的正、负,重力做功只和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和过程无关。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