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doc

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doc

ID:58224185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9

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doc_第1页
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doc_第2页
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doc_第3页
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doc_第4页
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  摘要:我国旅游专业研究人员普遍关注旅游实践教学研究,在课程、教材和教法方面分别形成了若干理论流派。这些理论流派的产生既缘自研究者对旅游实践教学现状的体认和他们的教学理念,又受到现行高校体制的影响。开展交叉研究、实证研究、中外对比以及改善旅游实践教学的制度环境,是提升我国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基本办法。  关键词:旅游高等教育;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教法    我国的旅游产业、旅游研究和旅游教育都是随着改革开放、现代旅游活动的复兴,在1978年同时诞生的。这不同于一般经济管理学科先有交易活动和产业发展经验,再有研

2、究队伍和学术成果积淀,然后才开展高等教育的惯常历程。在一无产业经验、二缺理论准备、三少专门人才的情况下,1978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创立,展开了我国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1981年南开大学等8所院校开始招收旅游专业本科,展开了我国的旅游高等专业教育。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很快,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统计,到2007年底,设有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达1641所,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770所,已建成从中等职业教育到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是我国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二级学科之一。  然而,在规模扩张、层级提升的同时,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却面临着“本科生和硕士生很难在行业中找到理

3、想职位”,博士生只能到高校任教的严峻行业就业形势。旅游企业普遍青睐专科生,认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既眼高手低,又容易流失,很不好用。与此同时,“学科地位有所下降,……选择专业时,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学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层级体系的颠覆与学科建设的失效,引发了旅游高等教育界的持续思考。随着思考的深入,对症结的认识逐步凝注于实践问题。旅游高等教育“要以实践为起点”或“要更加符合实践的要求”,已成为指导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该理念要求旅游高等教育的课程、教材和教法都要以实践教学为归依,即建立以实践为主轴的课程体系、以应用为核心的教材体系和以案例为主体的教法体系

4、。三者分别代表着我国旅游实践教学研究在价值层、制度层和策略层的展开,围绕这三个方面,形成了我国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基本图景。    一、课程设计理论部分:关于旅游实践教学之价值的研究    1、三种课程设计理论流派概述  课程是“课”与“程”的结合,其中“课”指科目,“程”指学程。“建立以实践为主轴的课程体系”就是说,旅游实践教学的科目设计和学程设计,都必须围绕实践,有系统和受控制的展开。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研究的基点是对“实践”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基于这些不同理解,在我国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课程研究部分,形成了“产业本位的课程”、“人文本位的课程”和“学科

5、本位的课程”三种课程设计理论流派。  第一种理论流派认为,旅游实践教学所指的实践就是旅游产业的营运现状,即现实的产业实践。现实的产业实践对于旅游实践教学来说是一种外生变量,具有直观性、自在性、重复性、经验性、朴实性、操作性等六大特征。基于产业实践的旅游实践教学,就是要改革旅游高等教育偏重书本知识和课堂讲授的时弊,树立产业现实和企业实训在课程科目设计和学程设计中的轴心地位,不但要“根据岗位需要建立和细化”以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为主的科目体系,还要推行“开门办学”直至“零距离办学”,让学生“从第一学期起就全程参与旅游企业日常工作,接受企业员工全程指导”,使教学

6、双方在趋近经营实战的学程设计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期、兴趣和经验,调试课程的人才市场适应力。该流派着眼于调谐产业的需求和课程体系设计,可称为“产业本位的课程”,是目前居于主流的观点。  第二种理论流派强调,旅游实践教学所指的实践应该囊括旅游现象的整体,由于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规定着其他各种旅游现象,因此,其轴心不在旅游产业的经营实践,而在旅游活动的体悟实践。旅游体悟可以建构针对旅游现象的“前理解”,为专业学习提供前在的知识源泉,对旅游教学来说是一种内生变量。基于旅游体悟的旅游实践教学,就是要在科目设计上重视“旅游文化”、“旅游文学”、“旅游心理”、“旅游史”等

7、人文科目,在学程设计上则通过“见习”、“模拟”等环节“体验专业的意境”。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复活师生的生命体验与价值追求,从经验与逻辑的基础性维度,构建师生对于旅游活动之社会文化本质与机制的认知,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开展构建更具内源性、更加人性化的知识平台,实现“通过普及旅游知识,提高从业水平”的课程理念。该流派承继陶行知、于光远等的旅游高等教育思想,着眼于从人文养成角度设计课程体系,可称为“人文本位的课程”,在一些人文学科基础深厚的高校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三种理论流派提出,作为旅游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旅游实践教学所指的实践只能是对旅游现象进行高

8、度思辨的思维创造。由于行业和师生都处于不断发展与更新之中,那些无法与未来相对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