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衍射分析原理报告课件.ppt

射线衍射分析原理报告课件.ppt

ID:58232025

大小:1.22 MB

页数:58页

时间:2020-09-05

射线衍射分析原理报告课件.ppt_第1页
射线衍射分析原理报告课件.ppt_第2页
射线衍射分析原理报告课件.ppt_第3页
射线衍射分析原理报告课件.ppt_第4页
射线衍射分析原理报告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射线衍射分析原理报告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X射线衍射原理第一节衍射方向第二节X射线衍射强度衍射的本质是晶体中各原子相干散射波叠加(合成)的结果。衍射波的两个基本特征——衍射线(束)在空间分布的方位(衍射方向)和强度,与晶体内原子分布规律(晶体结构)密切相关。光栅对可见光的衍射第一节衍射方向1.X射线衍射的概念X射线照射到晶体上发生多种现象,其中对晶体结构研究最主要是衍射现象。衍射是X射线与物质作用产生相干散射的结果。X射线相干散射单个原子的相干散射很弱,但晶体中原子的周期性重复排列,使无数的相干散射互相干涉,其干涉的结果是使X射线互相叠加(在某方向增强)或互相抵消(在某方向减弱),产生衍射效应,形成衍射花样。晶体X射线底片X射线

2、晶体产生的衍射实际上,原子对X射线的散射是通过核外电子进行的。可近视认为原子核的中心点为二次射线发射源。原子序数越大,散射能量越强。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是大量原子散射波互相干涉的结果。每种晶体所产生的衍射花样都是其内部原子分布规律的反映。因此,X射线衍射不但与入射X射线有关,还与晶体结构有关。衍射的条件:1.波长相等;2.光程差=波长的整数倍衍射方向决定于:晶胞大小、形状及位向等因素。衍射强度决定于:晶胞中的原子种类、数量及其具体分布排列。X射线的衍射方向描述方法:劳埃方程、布拉格方程和衍射矢量方程。二、布拉格方程式(Bragg)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在形式上可看成是在特定条件下晶体的面网对X射线

3、的“反射”。将衍射成反射,是导出布拉格方程的基础。1912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提出。1、布拉格方程的导出X射线照射到晶体上,各原子周围的电子将产生相干散射和非相干散射,相干散射线会产生干涉,在相邻散射线程差为波长整数倍的方向上,将出现X射线衍射线。首先,考虑一层原子面散射X射线的干涉。当X射线以α角照射到原子面并以β角散射时,光程差为:Δ=a(cosβ-cosα)。当Δ=nλ时,在β方向散射线的干涉加强。假定所有原子的散射线位向相同,即Δ=0,则α=β。即是说,当入射角与散射角相等时,一层原子面上所有散射波干涉将会加强。与可见光反射定律相类似。X射线从一层原子面呈镜面反射的方向,就是散射线

4、干涉加强的方向,因此,常将这种散射称为镜面反射。aαβ入射线反射线布拉格定律的推证(一个原子面的反射)X射线不仅可以照射到晶体表面,而且可以照射到晶体内一系列平行的原子面。如果相邻两个晶面的反射线的周相差为2π的整数倍(或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则所有平行晶面的反射可加强,从而在该方向上获得衍射。aθ入射线123d反射线θθθ如右图:Δ=AB+BC而AB=BC故Δ=2AB=2dsinθ故,干涉加强的条件为:Δ=2dsinθ=nλ该公式即为布拉格方程或布拉格定律。aθθ入射线反射线123DCABd布拉格定律的推证(多层原子面的反射)式中,d——原子面间距,即行列间距;λ——入射线波长;θ——入射

5、线、发射线与原子面或反射晶面之间的夹角,称为掠射角或布拉格角;2θ——入射与反射线的夹角,称为衍射角。n——整数,反射(或衍射)级数θ布拉格方程是X射线在晶体中衍射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它反映了衍射线的方向(用θ表示)与晶体结构(用d代表)之间的关系。可通过θ的测定,在λ已知的情况下,解出d。或者d已知,求出λ或θ。2、布拉格方程的讨论(1)选择反射X射线从原子面的反射与可见光的镜面反射不同,前者是有选择的反射,其选择条件为布拉格定律;而一束可见光以任意角度投射到镜面上时都可以产生反射,即反射不受条件限制。因此,X射线的晶面反射称为选择反射。θθ入射线反射线θθ晶面反射入射线反射线θ1θ1θ2θ

6、2镜面反射(2)产生衍射的限制条件由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可知,sinθ=nλ/2d因为,sinθ≤1故,nλ/2d≤1。物理意义:当n=1时,λ/2≤d,即衍射的极限条件。也就是当用λ照射晶体时,只有面间距d≥nλ/2的晶面才能产生衍射。例:α—Fe的一组面间距从大到小的顺序为:2.02Å、1.43Å、1.17Å、1.01Å、0.90Å、0.83Å、0.76Å、…当用λkα=1.94Å的铁靶,只有前4个晶面产生衍射;当用λkα=1.54Å的铜靶,前6个晶面可产生衍射。很显然,当采用短波X射线照射时,能参与反应的干涉面将会增多。(3)能检测到的面网间距范围根据=2dsind=/(2

7、sin)=90度时,能获得的d最小,等于波长的一半;0度时,d为无穷大。因此,理论上能检测到的面网间距范围为:/2但在实际应用时,由于接近于0度的位置有入射光直射的干扰,因此总有一个衍射盲区,一般的衍射分析仪器,盲区为0-3度,因此所检测的面网间距范围约为:30-0.8Å(Cu靶)。小角衍射仪,只分析0.5-5度范围的衍射,分析范围为:几百-10Å。(4)干涉面和干涉指数为了实用方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