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预防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预防

ID:5825265

大小:280.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2-13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预防_第1页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预防_第2页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预防_第3页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预防_第4页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预防_第5页
资源描述: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预防自治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一、乙肝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母婴的传播途径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及水平传播母婴传播的机制血源性:胎盘渗透细胞源性:胎盘感染----蜕膜细胞到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感染生殖细胞感染:HBV感染者的卵泡和精细胞中可检出HBVDNA影响母婴传播的主要因素母亲HBV感染状态:高水平复制母亲HBeAg阳性母婴阻断的重点时期围生期是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时期二、HBV的母婴阻断目前国家推荐的预防措施:新生儿及婴儿期:乙肝疫苗: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确定将普及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作为我国控制乙肝流行的主

2、要策略。新生儿0、1、6个月接种疫苗,可有效、长期预防HBV传播。中华医学会2005年12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指出:慢性HBsAg阳性携带母亲的新生儿非活动性HBV携带母亲的新生儿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10微克重组酵母或20微克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1个月后再注射第二针HBIG,并按程序(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中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产生细胞免疫较早。国产乙肝酵母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率达80.56%--92.59%。乙肝疫

3、苗的接种是最基本的阻断方法。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后,随时间的推移,抗HBs可转阴,但仍具有对HBsAg的特异性免疫回忆反应,是再感染的有力免疫屏障。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可受益终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第一针乙肝疫苗和HBIG注射时间越早越好。第一针和第二针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禁忌症禁忌症:超敏性体质,IgA缺乏使用后6周—3个月内可降低减毒活疫苗的作用:如麻疹疫苗、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乙肝疫苗和HBIG的作用乙肝疫苗系主动免疫,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长,并有记忆性免疫反应,故可终生受益。主要针对HBV母婴的产时、产后

4、传播。HBIG系被动免疫,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短,无记忆性免疫反应。主要针对HBV母婴的产时传播及填补乙肝疫苗的早期空白。婴儿免疫后的监测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上不能达到100%。免疫是否成功需较长时间的观察。婴儿免疫后几种常见的化验结果单项抗HBs阳性是最理想的结果。抗HBs、抗HBc二项均阳性为免疫成功,是母婴预防后最常见的结果;如一年后抗HBc不转阴,应查HBVDNA。抗HBs、抗HBc、抗HBe三项阳性,应查HBVDNA,如为阴性,表示预防有效。抗HBs、HBsAg同时阳性,需延长监测时间。WHO提出2010年在全球控制乙肝流行我国2002年已将新生

5、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是我国控制乙肝流行的基本国策。需2—3代人努力才能控制我国的高流行状态。谢谢TSGZ0004-2007(1)基本格式统一封面、目录、鉴定评审结论、明细表(2)有关填写要求见附件G4343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