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doc

煤矿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doc

ID:58292821

大小:238.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4-13

煤矿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doc_第1页
煤矿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doc_第2页
煤矿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doc_第3页
煤矿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doc_第4页
煤矿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矿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编  制:  审   核:  通防区长:       通防副总:  总工程师:  总 经 理:  2012年3月30日2929目  录第一章概 况5第一节交通位置5第二节地质地层5第三节可采煤层及开拓开采布署7第四节矿井通风8第五节矿井瓦斯抽采系统8第六节 煤尘爆炸性及自燃倾向性鉴定情况8第二章 煤层瓦斯情况9第一节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情况9第二节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及瓦斯来源分析9第三节 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情况10第四节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情况10第五节 煤层其它瓦斯参数11第三章矿井抽采达标工艺方案13第一节 抽采目标13第二节 预抽煤层瓦斯抽采工艺方案13第三节 

2、卸压瓦斯抽采工艺方案15第四节 浅孔抽采工艺方案16第五节 上隅角及采空区瓦斯抽采工艺方案18第六节 拦截钻孔抽采卸压煤层瓦斯工艺方案19第七节 抽采管路安装及钻孔连抽工艺方案19第八节 钻孔封孔工艺方案21第九节压风排渣装置使用工艺方案23第四章其它25第一节 钻孔施工设备和器材25第二节 安全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25第三节 预期抽采瓦斯效果292929第一章概 况第一节交通位置**井田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县,隶属**地区。该井田西距**县城约14km,属**县**镇所辖。井田地理座标为:东经106°03′26″~106°10′32″,北纬26°57′51″~26°59′32″。井田的

3、交通运输比较方便。井田东距川黔铁路的扎左火车站68km,距南边的贵昆线支线的堰塘坎车站90km。贵毕高等级公路从井田中部通过,经贵毕高等级公路至**县城14km,距**104km,距**105km。另外黔(西)~素(朴)主干公路也从井田中部穿过。井田西北侧的驮煤河不具备通航条件。为了煤炭资源的开发与运输,主要运煤干线均进行了新建或扩建规划。贵毕高等级公路**收费站至矿井工业场地的进场公路,全长2.24km,按部颁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现已完成外测工作。矿井工业场地经**、龙井沟至**电厂全长约19km,其中矿井工业广场至龙井沟全长8km,新建6.5km,改建1.5km,拟建山岭重丘

4、区二级公路。第二节地质地层**矿井所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北东向构造变形区。现今各构造轮廓都定型于燕山期地壳运动,构造形迹表现主要为北东走向褶皱和断裂带,并有少量近东西向及北西~南东向断裂,少量北西西和近东西走向的构造。褶皱主要是宽阔的不对称背、向斜。北东走向的构造为矿井一级构造(如:F1、F2、F1支、F2支、F4等断层和格老寨背斜),其规模较大,延展长,倾角较大,正断层、逆断层均有发育。矿井次一级断裂构造为近东西向及北西~南东向,其规模小,延伸短,以逆断层为主(如:F3、F10、F11、F12、F13等)和大冲背斜、丁家寨向斜两个褶曲,更次一级的小断层和

5、小褶曲非常发育,据矿井揭露资料,大部分为落差0.5~10m的断层,小褶曲地层倾角在3~90°变化。矿井整体位于格老寨背斜的北西翼,北西翼地层基本呈单斜产出,但受区内构造的影响,单斜构造中常出现次一级舒缓的波状挠曲,特别在矿井西南部发育较大的次一级背斜和向斜矿井构造一、褶曲29井田整体位于格老寨背斜的北西翼,北西翼地层基本呈单斜产出,但受区内构造的影响,单斜构造中常出现次一级舒缓的波状挠曲,特别是在井田西南部发育较大的次一级背斜和向斜,现分述如下:格老寨背斜:为一不对称的宽缓背斜。其核部位于井田近南端,由下二叠统茅口组及玄武岩组成,向井田北西界渐次为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下三叠统夜郎组。

6、轴线分布在井田的南东侧,为井田的南东边界。背斜轴向217~237°,轴线略呈波状扭曲,并向两端倾伏。西翼褶曲幅度400m,东翼褶曲幅度达200m,褶曲跨度为2~6.5km。在井田内长约7km。大冲背斜:为井田次一级褶曲,其核部位于井田东南部,与格老寨背斜迭加形成穹隆构造,由下二叠统茅口组及玄武岩组成,向井田西偏北渐次为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组成,下三叠统夜郎组沙堡湾段(T1y1)、玉龙山段(T1y2)、九级滩段(T1y3)地层。轴线分布在井田近南部的ZK1001、Z12-1、ZK1302钻孔附近。背斜轴向275~321°,轴线呈波状,Z12-1钻孔向东呈“S”形、较紧密,基本垂直迭加于格

7、老寨背斜轴部,形成穹隆构造,并造成P1m灰岩出露;向西宽缓,并倾伏交于F2断层。北翼褶曲幅度35m,南翼褶曲幅度达230m,褶曲跨度为1~2km。在井田内长约4.5km。丁家寨向斜:在井田近南端,与大冲背斜伴随发育的次一级向斜构造。其核部位于井田西南部,由下三叠统茅草铺组(T1m)、九级滩段(T1y3)、玉龙山段(T1y2)地层组成。轴线分布在井田南部的ZK1301、Z15-1钻孔附近。背斜轴向285~300°,轴线略呈波状,向东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