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复习备考的误区及应对策略.pdf

古诗鉴赏复习备考的误区及应对策略.pdf

ID:58295248

大小:180.9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7

古诗鉴赏复习备考的误区及应对策略.pdf_第1页
古诗鉴赏复习备考的误区及应对策略.pdf_第2页
古诗鉴赏复习备考的误区及应对策略.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复习备考的误区及应对策略.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考试指南古诗鉴赏复习备考的误区及应对策略狳兵众所周知,古诗鉴赏是高考试题中一块难啃的骨头。从历年的高考阅卷情况看,得分都偏低。究其原因,固然与古代诗歌同学生有距离,理解有障碍,确实有难度有关,但与当前古诗鉴赏复习备考存在误区、效益低下也不无关系。针对古诗鉴赏复习备考的现状,本文想谈谈古诗鉴赏复习中存在的误区和应采取的对策,以引起同行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一.存在的误区1、重专题复习,轻平时积累当前高三古诗鉴赏的复习思路,通常是一轮复习阶段集中1个月的时间进行专题复习。这1个月的教学安排,主要是按

2、照考试说明要求,把古诗鉴赏板块分解为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题材内容、情感观点等几个具体的考点,逐点进行讲解、训练。经过1个月的专题复习,有些老师认为学生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因此复习也就到此为止了,今后古诗鉴赏这一块基本就不碰了。事实证明,这种一劳永逸的做法完全脱离学情,效果是比较差的。要知道,没有平时的积累打基础,作铺垫,单靠1个月的集中突击,一下子就可以大幅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是根本不可能的。学生真正缺的还是积累,除了做了部分题目以外,学生读了多少古诗?读懂了多少?能

3、背多少?读了多少古诗鉴赏文章?有多少收获?可以说少得可怜!没有必要的积累,读懂都是个问题,何谈鉴赏?现在有些老师可能在专题复习方面动了不少脑筋,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恰恰忽视了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除了零星的训练以外,没有设计具体有效的阅读内容。因此尽管老师讲得不少,但是学生的古诗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依然脆弱。比如,有一道题是这样的:鹧鸪天赏荷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题:这首词善于运用侧面烘托,请作简要分

4、析。什么叫侧面烘托(侧面描写),平时是重点讲的,学生都知道,按理答题应该没问题。但事实恰恰相反:词的上片着重写荷花的香昧、色彩,荷叶的形态,这是直接写荷花本身,属正面描写,学生却理解成是侧面描写。词的下片着重借山容水态、月色云影,是借助其它事物来烘托荷花,属侧面描写,学生却根本没有注意。这说明一味灌输空洞抽象的概念术语,脱离针对性训练,学生往往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好多知识点不能真正落实到位。2、重理论灌输,轻有效训练现在,有些老师热衷于讲理论,讲概念,讲名词术语,在一些根本考不到的知识点上反复纠缠,

5、做了不少无用功,这主要源于对“高考考什么”心中没数。比如,有老师仔细辨析“形象”和“意象”的区别,结果越讲学生越糊涂。其实,对高中生而言,形象和意象完全可以看成一回事,简单交代一下就可以了。再~l:An,有老师讲情与景的关系,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缘情写景、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等等。其实这几个词意思大同小异,学生只要综111●1_0V2012考试指南懂“借景抒情”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表达技巧,都是只要求指认,不要求它有自身的语言特点,因此读懂“诗要分得这么细。07年和l1年江苏卷都分析,这就

6、又降低了难度。由此可家语”实属不易。这可以从以下几个考了借景抒情这种表现手法,学生见,高考古诗鉴赏的考查,并不在表方面着手:①首先要了解古诗的语言作答时只要写出“借景抒情”就得达技巧上做文章,基本上是淡化处特点。在格律方面,古诗要注意平分。理。在这一块,不必投入过多的时间仄、押韵、对仗;在语法方面,古诗再有,学生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和精力。中经常有倒序(因平仄和押韵的需情况,概念术语烂熟于心,一套一套那么,高考古诗鉴赏着重考什要)、省略、词性的改变;在表达技的,但碰到具体的题目,却束手无么?应该说还是

7、在思想内容方面。高巧方面,经常运用典故。古诗自身这策。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讲得多,练得考命题者意图很明显,首先检测考生些特点,都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少,或者没有练到点子上。只讲不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为读不懂就很有必要让学生看看一些浅易的讲解练,纸上谈兵是要不得的。例略。谈不上鉴赏,再有就是防止有些考生诗歌语言特点的文章,老师适当点3、重方法指导,轻文本解读投机取巧,不是认真审读诗意,而是拨,使学生对“诗家语”有一个整体应该说,目前在答题方法、答题用现成的名词术语瞎套。思想内容方的认知。有些老师怕麻烦

8、,或者认为规范方面大家已经总结出一些行之有面的考查,局部而言,就是看诗中每没必要,常常回避这个问题,这是不效的套路。比如根据高考常见考点,一句写了什么,先写了什么,后写了明智的,要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功”。建立了多种答题模型,有形象型、意什么,前后有什么关系;总体而言,②“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境型、炼字型、炼句型、手法型、感就是看诗中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读懂古诗,还是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情型、观点型等等。每种答题模型都事,抒了什么情,表达了什么观点。这儿不再赘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