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论文.pdf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论文.pdf

ID:58299508

大小:175.7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8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论文.pdf_第1页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680·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14Aug,23(24)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刘广德,胡耀,张艳芳,宋锁言,蒋海琴(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河北任丘062550)[摘要]目的观察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经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周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

2、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结果治疗前2组AST、ALT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AST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进行治疗相较于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改善患者肝功能方面效果更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关键词]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药物性肝损伤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4.24.022[中图分类号]R575.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849(2014)

3、24—2680—02药物性肝损害是指患者用药后,导致肝功能出现不同程1.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度的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在临床上引起该病的药物主要涉及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4-s)作为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中草药、抗结核药物及抗生素等。而结核患者接受治疗取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化学药物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造成肝细胞出现坏2结果死、变性,进而导致肝功能破坏,这该病的发生概率为3%~治疗前2组AST、ALT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9%。针对该病的临床防治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义(P均>0.05);治疗后2组AST和TBil

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泛重视。笔者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防治药计学意义(P均>0.05),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表1。1临床资料表1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s)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结核科2012年4月一2013年5月收治的72例经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男52例,女2O例,年龄49~79(63.1±1.5)岁。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且在治疗1个周期后被诊断为二度药物性肝损伤,其诊断符合文献[3]中关于该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不存在精神心理疾患;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对本次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字

5、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49~74岁。对照组36例,男273讨论例,女9例;年龄52~79岁。2组在性别、年龄等资料均衡,具由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变有可比性。态反应从而对肝脏造成损伤,引起肝组织发炎,即为药物性肝1.2方法研究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用药方案:损伤(DILI)。药物性肝损伤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的特点,近患者在治疗第2周期同时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将年来逐渐成为医生关注的焦点课题。该病主要是由于药150mg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中配置成250mL物自身或者药物代谢物所诱发的肝脏损害。若不及时进行有溶液,采取

6、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1次/d;待患者血清天门冬效治疗和干预,肝功能衰竭终末期是其最终的不良转归。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正常水结核药物由于毒性较强,进入人体后经代谢可形成亲电子产平后,将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剂量减少至50mg/d。对照组则给物及超氧化离子,通过共价结合促使脂质出现过氧化,进而导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用药方案:患者治疗第2周期致肝细胞膜和肝线粒体损伤,引起肝细胞出现坏死和变同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将1.2g还原型谷胱性。甘肽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中配额制成250mL溶液,采取静DILI的发生大多数是由于特异质或意外反应所致。与脉滴注的

7、方式给药,1次/d。2组治疗时间均持续2周。对乙酰氨基酚所诱导的依赖过量药物所致的肝毒性相比,人1.3观察项目记录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周末血清们传统上认为特异质反应呈剂量非依赖性。然而,具有良好ALT、AST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记载的导致特异质性DILI的诸多药物已被证明有剂量依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