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超低渗油藏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论文.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超低渗油藏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论文.pdf

ID:58306994

大小:613.7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0

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超低渗油藏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论文.pdf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超低渗油藏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论文.pdf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超低渗油藏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论文.pdf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超低渗油藏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论文.pdf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超低渗油藏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超低渗油藏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3卷第1期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01.33No.12014年3月JournalofYana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Mar.2014DOI:10.3969/J.ISSN.1004—602X.2014.O1.065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超低渗油藏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董新秀,邵先杰,武泽,王海洋,李士才,乔雨朋,接敬涛(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系,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在岩心观察基础上,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超低渗油藏的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

2、果表明,该区块属于典型的低孔、超低渗油藏,储层以粒间溶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孔隙组合为粒间孔一溶孔和溶孔一粒间孔。孔隙直径小,面孔率低,分布不均匀,平均配位数小于1.5。喉道类型以片状和弯片状为主,多为细孔喉,孔隙问连通性差,存在比较多的无效孔隙。储层岩性细、压实程度高以及重结晶作用是造成孔隙度小,喉道狭窄,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灰质含量对渗透率的影响也十分明显。研究成果为开发措施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关键词:超低渗油藏;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南泥湾油田中图分类号:P6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2X(2014)01—0065—05随着我国

3、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天环坳陷、陕北斜坡、晋西挠褶带、伊盟隆起及?胃北增长,经过近几十年的勘探开发,我国陆地上的常规隆起。南泥湾油田位于二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油气资源潜力逐渐降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东南部(图1)。陕北斜坡为西倾大单斜构造,坡降展的需要。而低渗、超低渗油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不足1。,区域构造线近于南北走向。普遍重视,并且已经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已经成为石油储量、产量增长的重要方向,是未来若干年石油勘探开发的主要领域之一。然而,由于超低渗油藏孔隙度小、孔隙间连通性差,渗透率低,产

4、量低,技术难度大,经济上风险性高,超低渗油藏的开发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要实现对低渗、超低渗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储层物性特征及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查明了其孔隙结构特征,才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产量和开发效果。1区域背景及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为南北向矩形盆地,按现今构造图l南泥湾油田位置图特征可划分为六个二级构造单元,包括西缘逆冲带、收稿日期:2013—11—15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2011ZX05038—001)作者简介:董新秀(1987一),女,山东东营人,燕山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南泥湾油田主力油层为三叠系延长组,岩

5、性主3孔隙结构特征要由浅灰色、灰绿色细砂岩与深灰色粉砂岩、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组成,偶见薄层凝灰岩、凝灰质泥岩储层的孔隙结构表征的是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及煤线。与下伏纸坊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连通关系。侏罗系富县组也为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地层总厚度3.1孔隙类型800—1000113,根据沉积旋回与岩性的变化,延长组根据铸体薄片鉴定结果,储层面孔率分布在白上而下可分为10个油层组,其中长4+5和长61.9%~5.2%之间,平均为3.42%。孔隙类型主要油组含油。长4+5油层组细分为两个油层亚组,长为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残余粒

6、问主要为石英和长6油层组进一步细分为4个油层亚组。主要的目的石颗粒间的孔隙,孔隙直径10~50m,面孑L率1%层长4+5、长6、长6小层属于三角洲平原和三~3%。溶蚀孔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填隙物溶孔角洲前缘亚相。和铸模孔。粒问溶孔主要是长石颗粒边缘和胶结物2物性特征溶解而形成的孔隙,边缘不整齐,多呈蚕食状,孔隙直径3O~80m,面孔率2%一4%。粒内溶孔以长储层物性的好坏是评价油气藏条件优劣的重要石粒内溶孔最为常见,多沿长石解理溶蚀,形成细小标志之一,直接影响着油气的分布和产油能力J。溶孔或小溶缝,一些岩屑、黑云母碎屑也可见到细小根据对南泥湾油田的岩心

7、分析结果统计,储层孔隙的溶孑L,孔隙直径一般<10m,面孑L率<1%。填度的变化范围为0.83%~14.5%,平均8.105%。隙物溶孔主要为浊沸石胶结物内溶孔,多沿浊沸石孔隙度峰值分布在8%一10%之间,占总样品数的解理溶蚀形成不规则的溶蚀孔或细小的溶蚀缝隙,47.58%;孔隙度分布在6%~8%的样品占平均孔隙直径<8Izm,面孔率<0.5%。铸模孔主32.30%,孔隙度小于6%的样品仍然占8.33%,大于12%的仅占1.96%(图2)。储层渗透率分布在要为长石颗粒溶解而形成的,具有长石颗粒的晶体0.01~19.1X10~m,平均0.532×10I,z

8、m,渗透外形,甚至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节理结构,孔隙直径率集中分布在0。O1~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