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在A油田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应用-论文.pdf

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在A油田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应用-论文.pdf

ID:58307523

大小:242.6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2

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在A油田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应用-论文.pdf_第1页
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在A油田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应用-论文.pdf_第2页
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在A油田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应用-论文.pdf_第3页
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在A油田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应用-论文.pdf_第4页
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在A油田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应用-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在A油田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应用-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3年10月第35卷第10期JournalofOilandGasTechnology(J.JPI)Oct.2013Vo1.35No.10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在A油田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应用黄,J、平(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山东东营257096)[摘要]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因其快速、简便、有效而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广泛应用。以A油田海相碳酸盐岩资料为例,介绍了该技术在指导钻井液性能调配、估算储层流体密度、判断油水界面、分析储层纵向和横向连通性、估算储层渗透率等方面的应用。实践证明,该技术既满足了A油田生产的

2、需求,也为A油田下一步开发部署与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关键词]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压力;储层渗透率;油水界面[中图分类号]P631.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9752(2013)10—0093—05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技术是油气勘探中一种常用的快速有效估算储层流体密度、判断储层油水界面以及储层纵向和横向连通性的方法。随着电缆地层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它获取的地层压力以及相关资料能够直接反映地层的地质信息,具有快速、直观、经济等特点。A油田属于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岩性复杂,主要为灰质泥

3、岩、泥质灰岩、含泥自垩质灰岩及灰岩等,储集类型主要为孔隙一孔洞型,且裂缝不发育。笔者主要介绍了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在指导钻井液性能调配、估算储层流体密度、判断油水界面、分析储层纵向和横向连通性、估算储层渗透率等方面的应用。指导钻井液性能调配在钻井过程中,盲目采用高密度钻井液往往会造成油气污染,降低测井资料的真实性,给油、气、水层的评价工作增加难度;同时也给油气开采带来极大的困难_2]。因此,如何调配正确的钻井液性能,实现平衡钻井,减少油气储层污染是非常重要的。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器可以测量井筒内钻井液柱的压力,而钻井液压力梯度反映了钻井液密度和钻井液系

4、统的均匀性。当钻井液柱中存在钻井液颗粒的分离或地层中的流体窜入钻井液中时,钻井液的压力就会发生变化;钻井液柱压力比地层压力稍大一点时,既可保持正常钻井,又可减少钻井液过多侵入对油气储层的污染。通过对A油田几口井的地层测试作业,发现钻井液均匀性很好,但是所采用的钻井液密度(特指其纯数值)比实际地层压力因数高出很多(见表1、图1)。因此,为了平衡钻井,增加测井资料的真实性,减少油气污染,在以后的钻井过程中应以这个压力因数作为参考来指导进行钻井液密度调配。表1A油田地层压力系数[收稿日期]2013—03—18[作者简介]黄小平(1979一),男,2004年大

5、学毕业,硕士,工程师,现从事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工作。石油天然气勘查2013年10月压力/psi54005800620066002700v=0.5I)x-4.4=0.511El9.1

6、jlR2=7y=0.49x-5.2●=1R=l一2850姜乡l乡

7、I3000乡

8、315O(a)钻井液密度1.42g/cm。(b)钻井液密度1.36g/cm。注:lpsi=6.895kPa。图1深度-钻井液压力剖面图2估算储层流体密度、判断储层油水界面以及分析储层纵向和横向连通性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技术是快速、准确发现油气水层的有效方法之一[3]。在深度一压力剖面图上,测试的地层

9、压力点可以拟合成直线,当一个油气藏的连通性好时,整个油气藏的储集空间压力传播通畅,处于同一个压力系统中。这时,根据压力梯度计算的密度就能判断储集空间的流体性质。对A油田XX1井目的层地层进行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作业并利用压力资料(图2)分析发现,目的层的上白垩系储层顶部是密度为0.81g/cm。的油层,中部和底部分别是密度为1.07g/cm。和1.08g/cm。的水层。在图2(b)中不难发现,顶部和中部拟合的直线存在一个拐点,而中部和底部拟合的直线斜率几乎一样,但不在同一直线上,可能存在不同的压力系统。后经该区域其他几口井证实,上、下白垩系储层之间存在不

10、同的压力系统,纵向不连通。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技术也是判断油水界面的有效方法之一。但A油田的碳酸盐岩地层孔隙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其应用相应受到了限制。利用地层测试资料与常规测井资料有效结合,能判断出自由水界面和油水界面。如图2所示,根据XX1井地层测试得到的压力梯度拐点即油水界面深度为3072.5m,而常规测井资料显示油水界面深度为3047.5m,压力梯度拐点对应的深度比实际油水界面深。后经过反复研究对比发现,在A油田中压力梯度的拐点深度为自由水界面。压力梯度与油水状态相对应,因此,由于毛细管压力的作用,拐点的深度比实际油水界面低],而常规测井资料所反映的

11、才是真正的油水界面。对于同一区域的油藏来说,连通性好、物性相近的储层,因孔隙流体的传压作用,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