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论文.pdf

谈如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论文.pdf

ID:58308407

大小:107.92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23

谈如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论文.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谈如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L鍪熏■日嗣一2014年第13期谈如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朱俊明(河南省夏邑县直第一初级中学,河南夏邑476400)时下的语文常态课,似有一种听之无味的感觉。课堂氛围一起来学习某某文章。”这样的导入生硬而直白,缺少吸引力。很是沉闷,课堂上老师表演得多,学生动得少;老师卖力地讲,导入应当力求“简洁、新颖、关联度高”。导语的“新”指的学生慵懒地听。一节课上得总让人想快点下课。其课堂效果可是脱离老一套,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想而知。既然“以生为本”,就应该想到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导语的“简洁”,即指导语不能夸夸其谈,漫无边际,让尤其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沉

2、闷学生不知道老师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一位教师在执教《曹刿的课堂就会让他们生厌。怎样的课堂才会让他们乐在其中,学论战》时,开头导入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接着说到古代的在其中呢?首先该有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但又该怎样营造活几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又讲到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军事家,跃的课堂氛围呢?滔滔不绝,l5分钟。实际上这些都没有必要说,这些知识可以一弓l导学生课后上网查阅、积累。、活跃课堂是建立在教师对文本深入解读的基础上“关联度高”要求教师的导语设计一定要目的明确,切合“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因为只有深入地解文本的内容。如上面提到的《曹刿论战》的导入,古代的几次读文

3、本,才能真正把握该教什么,该重点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军事家等等都与本又该重点学什么。可见文本的解读是首要的。正确、准确地解文的教学关联不大,说多了反而冲淡了课堂的重点。读文本,这是教师在执教每篇课文时应该确保的底线,是提高三、教学内容的兼顾性是课堂活跃的重要保障教材施教水平的前提条件。就当前阅读课现状而言,这第一步一节语文课45分钟,能解决不少问题,因此教学内容的迈的不尽如人意,经常会出现教师对文本把握不准确的现象。设计需要饱满一些。一个班有学生40多人,水平各层次都有,前一段时间笔者所在学校邀请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经瑞农村中学学生语

4、文素养普遍不高,这样的课堂应该怎样营造良华老师到校指导青年教师上课,一青年教师执教沈从文先生的好氛围,从而达到高效?教学内容设置的兼顾性很重要。也就作品《云南的歌会》,第一课时重点是朗读,概括文章的三个是说一节课不管是学生互动还是问题的设置都应当照顾到不同场景内容。老师先是安排学生集体朗读,学生朗读完,教师点语文水平的同学,让他们可以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有事可做。评:“嗯,读得不错。”然后进入文章三个场景内容的概括,根据我的问卷调查得知:有82%的上课无所事事的学生是因为老师要求学生用几个字概括陈述。教师打出投影,显示有三个老师布置的任务或提出的问题他们无力解决,才把自己

5、从课堂部分。学生概括三个部分:野外赛歌、山路放歌、村寨传歌。中分离出来的。他们当中有50%以上的同学有过小组活动中因老师不满意学生的答案,还在引导,学生一直不知道老师需要为解决不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被同学“抛弃”。这样的活跃课的正确答案是什么,所以一直疑惑地看着课文,直到最后老师堂只属于一部分人,不能算真正的活跃课堂。询问学生无果后自己投影答案:山野对歌;山路漫歌;金满斗四、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流畅同样重要会。学生埋头记下。本环节耗时将近l0分钟。依笔者的理解,近年来听了许多语文课,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上课教师学生的答案很好,能这样简练地概括出来,又是在这么短的时精彩导入,吊足

6、了学生的胃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在大间里,真应该好好表扬,可惜老师却不认可这种与教参不同的家期待着进入正文时,老师却来了一句:“下面我们来检测一答案。更重要的是对文本深入研读后,我们明确了本文的教学下字词预习情况。”很是败人胃口,听课的教师没劲,学生更目标。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朗读、揣摩、品是顿时松了下来,刚才的精彩导入功效也化为了乌有。学生懒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洋洋地打开练习,核对字词。7、8分钟的样子,字词检查完了,热爱民俗文化。课堂上,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读课文、找答案,老师开始带大家进入文本,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大不如

7、上课初始,学生的思维被固化,学生的劳动成果被丢弃,学生学习的积极老师又费力地组织课堂教学。当然这里笔者并不是反对字词积性被遏制。课堂的氛围沉闷自然是意料之中了。累,相反字词积累很有必要。但应当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如果教参,只是教学参考,是教材编订者的一家之言,决不是老师精彩导入后就进入文章内容的解读,学生的好奇、激情满满,文本的最终解释,唯一答案。教师备课的时候多钻研教材,多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顺利些。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也看过有的老师在字词讲完以后,按部就班地介绍作者。初二的学生应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