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课概述前部分(1)课件

第1次课概述前部分(1)课件

ID:5830899

大小:1.43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7-12-14

第1次课概述前部分(1)课件_第1页
第1次课概述前部分(1)课件_第2页
第1次课概述前部分(1)课件_第3页
第1次课概述前部分(1)课件_第4页
第1次课概述前部分(1)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次课概述前部分(1)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StatisticalMethodinMedicalSciences)授课教师:罗艳侠、高琦、郭晋、张凤、王友信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办公地点:阶平楼230、229、223电  话:83911497、1778、1504授课教师情况简介考试形式、教材及参考资料形式:上机+试卷教 材:孙振球徐勇勇主编.医学统计学(第四版)罗家洪、郭秀花主编.医学统计学计算机操作教程参考书:1.孙振球主编.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张文彤或宇传华主编.SPSS操作教程3.方积乾主编.生物医学研究的统计方法网络课程,网址:http

2、://bb.ccmu.edu.cn工作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如何判断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明天是否下雨?体育彩票能否中奖?子女为什么象父母?美国的民意测验是如何进行的?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开展情况?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定义1.统计学2.医学统计学一、定义1.统计学(Statistics):是关于数据(data)的学问,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等步骤。统计学理论基础研究对象概率论数理统计有变异的事物进行统计设计,收集、整理资料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处理对统计处理的结果进行分

3、析和解释统计学的任务统计+医学——交叉学科2.医学统计学(Medicalstatistics)是研究医学和生物学中数据的设计、收集、整理与分析推断的一门学科。二、学习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女士品茶》又名《统计,改变了世界》(台湾译),中国统计出版社。关于现代科学如何逐步被统计思想所影响的科普读物。2.阅读医学科技书刊杂志和撰写论文60年代到80年代,国外医学杂志调查结果:有统计错误的论文20%-72%。1996年对4586篇论文统计(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占6.9%),数据分析方法误用达55.7%。1.发现不确定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性2001年西班牙

4、的Girona大学的EmiliGarcia-Berthou和CarlesAlcaraz查阅了Nature上发表的181篇论文,发现38%的文章至少有一处有统计学错误。2005年NatureMedicine发表过一篇社论,题目为:“Statisticallysignificant”,一开头就说“Nature和NatureMedicine因为登载的某些文章统计分析欠佳而遭到公众批评”。要多看书、多请教,对于复杂方法,可通过合作来提高层次、避免错误!3.为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老师,您好,我是2010级宣武医院的研究生,学号****,名叫****。我

5、老师假期让我做个随访,现在数据处理方面有些问题不是很有把握,想请教您一下。这个随访是关于乳腺癌生存预后的研究,目的是研究一种血浆蛋白sdf-1水平对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和临床价值,现在要做COX回归。有下面几个问题问您:1、现在有一个变量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乳腺肉瘤),临床上恶性度是有差别的,预后是不同的,那么我如何赋值比较恰当,比如按恶性度分别赋值1、2、3、4是否可行,另外乳腺癌的受体状态ER、PR等阴性预后差,那么阳性、阴性如赋值0、1,是否应该有一定方向,赋值的大小方向是否应该与前面病理类型赋值大小

6、方向一致,如果赋值方向不同是否会影响回归方程的结果。2、还有一个问题,乳腺癌的肿瘤分期是由T(肿瘤)、N(淋巴结)、M(远处转移)三个变量决定的,那么我做COX回归时,是把T、N、M以及分期四个变量都引人方程还是只把肿瘤分期这个变量引人方程分析更恰当呢,国外相关文献只引人了临床分期。3、有一个变量手术前病程,时间从几天到几年不等,大小相差悬殊,我做回归时是否应当进行转换,用哪种转换比较好,比如用lg缩小数据间差异再做回归分析是否合理。PS.估计您年后这段时间也挺忙的,有时间就帮给看一下,谢谢您,祝您新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

7、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我们现在开发了一个可以用来监测麻醉深度的新指标,40-Hz听稳态电位指数。目前已经做了大约40例病例,发现其相关性比较好,与脑电双频指数bis比较(从原始脑电中提取的0-100范围的另一个已经被FDA批准的用于监测麻醉深度的指标),40-hZ听稳态指数在监测患者意识水平方面有优势。我们现在想做的是在临床上用客观的评价40-hZ听稳态指数用在麻醉深度监测上的可行性,其与bis比较有什么优缺点,能否像理论推断的那样与患者的镇静深度高度相关。我们是这样设计的:从患者入手术室开始,不同的阶段(共十二个观察点)在不同的镇静深

8、度下(镇静评分1-6分,1分是清醒紧张不安状态,6分是麻醉状态)观察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40-Hz听稳态指数,bis值。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些数据?做相关与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