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印江地区“含锰岩系”沉积微相特征与远景.pdf

松桃-印江地区“含锰岩系”沉积微相特征与远景.pdf

ID:58311891

大小:2.85 M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31

松桃-印江地区“含锰岩系”沉积微相特征与远景.pdf_第1页
松桃-印江地区“含锰岩系”沉积微相特征与远景.pdf_第2页
松桃-印江地区“含锰岩系”沉积微相特征与远景.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松桃-印江地区“含锰岩系”沉积微相特征与远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2开发应用松桃一印江地区“含锰岩系"沉积微相特征与远景牟军王安华黄道光(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550005)摘要:本文通过对松桃一印江地区大塘坡组一段“含锰岩系”的岩石组合特征分析,阐述了含锰岩系“三个微相”的划分方案,认为杨立掌、大塘坡、大屋、黑水溪等锰矿聚集区属盆地中心微相,其周围附近属盆地外围微相,距盆地较远地带属水下隆起带微相依据盆地中心与水下隆起带的位置关系、盆地中心之间的间距、控矿构造等分析,认为乌罗司望秀.石门坎一带极有可能存在一个较大的聚锰盆地关键词:大塘坡组一段;岩石组合;沉积微相;聚锰盆地D0I:10.3969/j.iss

2、n.1671—6396.2014.08.0061地质及地理概况(Nh2n)地层,大塘坡组(Nh1d)与南沱组(Nh2n)之间一研究区位于贵州省印江县与松桃县交界附近,为武陵山般为假整合接触,个别地段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系梵净山北侧,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大地2“含锰岩系”岩石组合特征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东南被动大陆边缘。该区是一个以“含锰岩系”主要由炭质页岩、含炭质粉砂质粘土岩、中、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为中、上层基底的复杂褶皱带,雪粘土岩、白云岩、凝灰质砂页岩、底部夹一至二层菱锰矿的峰运动使巨厚的青白口系发生褶皱与断裂,形成了一系列轴岩石组

3、合,不同地区或同地区不同地段的岩性及厚度具有较线呈北东向、北北东向的背斜、向斜及断裂,并造就了区内大差异。地堑式聚锰盆地(图1)。2.1锰矿富集区为菱锰矿一炭质页岩、炭质粘土岩组合或菱锰矿一硅质岩(含锰质)一炭质页岩、炭质粘土岩组合。以大塘坡剖面为例(见图2)。上覆岩性大塘坡组第二、三段,深灰色粉砂质粘土岩,厚>200m。⑧黑色至深灰色含锰炭质页岩,局部夹粘土岩或凝灰质细砂岩透镜体。厚4.51~5.52m。⑦黑色炭质页岩,夹锰质条纹,见细粒黄铁矿分布。厚3.2l~5.32m。⑥深灰色、黑色条带状菱锰矿透镜体及黑色炭质页岩,顶部偶见含锰白云岩。菱锰矿

4、透镜体数量少、厚度小,不均匀分布。见细粒黄铁矿星散分布。厚0.08~1.30m。⑤黑色炭质页岩,局部含锰质,见细粒黄铁矿星散状分布。厚1.13~3.20m。④浅灰色、灰色薄至中层凝灰质细砂岩,细粒黄铁矿多,局部含炭质。厚O.08~O.49m。③黑色炭质页岩,局部含锰质较多,见少量细粒黄铁矿星散状分布。厚0.08~2.74m。cJ·[z_5两‘78N,■】oI1豳·2②灰黑色、钢灰色条带状、薄层块状、含沥青结核(气图1印江一松桃锰矿区地质略图孔状)块状炭质菱锰矿透镜体及黑色炭质页岩。见星点状细(1-二叠系;2.志留系;3.奥陶系;4一寒武系:5.震旦

5、系;6.南华系;粒黄铁矿,偶见方解石、白云石等细脉。厚0.11~5.74m。7.青白口系;8.蓟县系:9.地层界线;10一地层产状;11一断层;12-含锰岩系。)①黑色炭质页岩,局部含砂质、锰质。见细粒黄铁矿星研究区出露有清白13系(Qb)、南华系(Nh)、震旦系(z)、点状分布。厚0.53~1.84m。寒武系(∈)、奥陶系(0)、志留系(s)地层,“含锰岩系”特指南该段总厚10.3721.82m。华系下统大塘坡组一段(Nhld),主要为一套炭泥质物沉积。下伏铁丝坳组灰色、深灰色中层含砾炭质细砂岩,夹锰在大塘坡一带,“含锰岩系”与下伏铁丝坳组(Nh

6、lt)整合接质结核或团块。触,其它地方则常与清白13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含2.2锰矿富集区周围锰岩系”上覆为大塘坡组二、三段,之上为南华系南沱组为粘土岩一炭质粘土岩(页岩)组合或炭质粘土岩一碳酸中国西部科技2014年8月第13卷第08期总第301期13盐岩组合,分布于锰矿富集区周围。以印江县永义乡河坎剖或暗红色土状含氧化锰粘土。厚1.30m。面为代表(见图3)。①一②为下伏番召组,为紫红色、灰绿色、浅灰色绢云母板岩,与上覆大塘坡组一段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地区缺失铁丝坳组含砾砂岩。3岩石组合特征综合对比含锰岩系受沉积盆地的控制,锰矿富集区即为锰

7、矿沉积图2贵州省松桃县大塘坡“含锰岩系”剖面图中心,从中心向边缘含锰岩系厚度变薄,岩石组合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且具分带性,从锰矿沉积中心向边缘可划分为三个岩性组合带。锰矿富集区:为菱锰矿一炭质页岩、炭质粘土岩组合,分布于大塘坡、大屋、杨立掌等地;或菱锰矿—硅质岩(含∞NhtdNhlt0l2锰质)一炭质页岩、炭质粘土岩组合,分布于锅厂一带。这t一⋯£⋯√些地方矿层厚度较大,可达5.63~14.2m,锰平均品位图3贵州省印江县河坎南华系大塘坡组一段实测地层剖面10.24~20.9l%。⑩上覆大塘坡组第二、三段,深灰色粉砂质粘土岩,厚锰矿富集区周围:为粘

8、土岩一炭质粘土岩(页岩)组合>150m。。或炭质粘土岩一碳酸盐岩组合,分布于锰矿沉积中心周围,⑨灰黑色、土黄色薄层粘土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