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支架基础桩基施工方案.pdf

光伏支架基础桩基施工方案.pdf

ID:58328238

大小:606.1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9-12

光伏支架基础桩基施工方案.pdf_第1页
光伏支架基础桩基施工方案.pdf_第2页
光伏支架基础桩基施工方案.pdf_第3页
光伏支架基础桩基施工方案.pdf_第4页
光伏支架基础桩基施工方案.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光伏支架基础桩基施工方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编制依据1.1本工程有关设计参考图纸1.2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3甲方提供的标高基准点1.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02)1.5《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T50221-1995;1.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第二章工程概况2.1地理位置南召县中机国能电力有限公司太山庙10MWp光伏电站工程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东邻方城,

2、南接南阳市卧龙区、镇平县,北靠鲁山、嵩县,属南阳市。场址中心位于东经112°38′、北纬33°21,海拔高度′197m~226m。东西长约95公里,南北宽约62公里,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2.2地形条件南召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体分为三个阶梯。秦岭山脉东延形成的伏牛山脉,绵亘于西北部、西南部和北部、东北部,大小群峰300余座。诸山呈弓形自西北向西南和北东北部蜿蜒展开,最高峰石人山海拔2153.1米。海拔在500米~2000米之间,为第一阶梯。中部丘陵起伏,有山地向平原过度,有西北向东南敞开,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为第二阶梯。南

3、部衔接南阳盆地,为平原地带,海拔在200米以下,为第三阶梯。全县地势整体轮廓略呈“箕”形。山地面积占34.4%,丘陵面积占62.5%,平原面积占3.1%。2.3气象条件南召县位于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南北方交汇区,800毫米等降水线上,湿润带与半湿润带交汇处,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明显特征。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一月气温最低,月均1.2℃。极端最低气温-14.6℃(1991年12月29日)。7月温度最高,月均27.5℃。极端最高气温41.6℃。多年平均日照数为1850

4、.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9天。大于0℃积温5428.8℃。年平均降水量868.8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光伏发电站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0MWp,采用分块发电、就地分散并网方案。本工程电池组件选用250Wp多晶硅电池组件,总容量10.0MWp。采用多晶硅固定安装运行方式。太阳能电池阵列10个1MWp多晶硅子方阵组成。每个1MWp太阳能电池子方阵由太阳能电池组串、汇流设备、逆变设备及升压设备构成。每个单元升压站布置在方阵场的中间位置。单元升压站容量均为1MWp。每个单元内设置一间分站房和一台箱式变压器。本工程总装

5、机容量为10MWp,综合效率取80.0%,经计算,本工程运行期间25年总发电量为85278万千瓦时,年平均发电量为2151.12万千瓦时,年发电利用小时数为1075.56小时。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是符合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河南省南召县太阳能资源丰富,具备建设中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条件。合理开发太阳能资源,可实现地区电力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地电力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项目的建设符合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要求,而且还可以达到减排效果。另外,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还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场地位置图第三章地质情况及

6、周围环境dl+el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Q3)粘土,下伏基岩为元古界(Pt)片麻岩、石灰岩。根据本次勘测结果,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dl+el①粘土(Q3):红褐色,可塑。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混有碎石,局部碎石含量较高。该层主要分布于地表和溶蚀沟槽中。该层勘察范围内揭露层厚0.5~2.2m,平均层厚1.0m。②1全风化片麻岩(Pt):黄褐色~褐绿色。结构基本破坏,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节理裂隙极发育,风化呈砂土状,手可捏碎,遇水软化。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Ⅴ级。

7、该层场区内局部地段分布。该层勘察范围内揭露层厚1.7m,平均层厚1.7m。②2强风化片麻岩(Pt):黄褐色~褐绿色。结构大部分破坏,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呈碎屑、碎块状,浸水后手可捏碎,遇水软化。属软岩,岩体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Ⅴ级。该层场区内局部地段分布。本次勘察该层为揭穿,控制层厚6.3m。③中风化石灰岩(Pt):青灰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由方解石脉充填,局部有溶蚀痕迹。岩体较完整,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该层场区局部地段缺失。本次勘察该层为揭

8、穿,控制层厚3.8~7.0m。第四章施工部署4.1项目部组织机构4.1.1项目部组织机构图4.1.2组织机构主要职能分配(1)、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由公司直接任命,在施工管理上实行责任包干,即定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