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水运行现状及管理策略.doc

建筑中水运行现状及管理策略.doc

ID:58335288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15

建筑中水运行现状及管理策略.doc_第1页
建筑中水运行现状及管理策略.doc_第2页
建筑中水运行现状及管理策略.doc_第3页
建筑中水运行现状及管理策略.doc_第4页
建筑中水运行现状及管理策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中水运行现状及管理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筑中水运行现状及管理策略建筑中水运行现状及管理策略建筑中水运行现状及管理策略建筑中水运行现状及管理策略建筑中水运行现状及管理策略建筑中水运行现状及管理策略  1建筑中水运行现状  建筑中水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保证城市的发展,北京市学习日本等国做法,建立示范工程,总结提炼技术管理经验。北京市政府于1987年颁布实施了《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它是我国首部关于中水利用的政府规章。办法明确要求: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的建筑面积2万m2以上的旅馆、饭店及公寓等;建筑面积3万m2以上的机关、

2、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体育等建筑,按规划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住宅小区、集中建筑区等,应按规定配套建设中水设施。当时一批符合条件的新、改、扩建的宾馆、饭店及高等院校建设了中水设施。这些中水设施随着自来水价格的调整,不仅起到了节水减排的作用,也显现了它的经济效益。如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新世纪日航饭店、亮马河大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中水设施近年又再次进行了扩建,进一步扩大了处理能力,也成为推广中水利用的宣传基地。2001年前住宅小区一直未建中水设施,但是住宅小区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建议应明确《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3、》第3条的内容。同年发布实施了《关于加强中水设施建设管理的通告》,规定建筑面积5万m2以上,或可回收水量大于150m3/d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等必须建设中水设施,通告的发布推动了建筑中水利用的进程。  建筑中水基本情况  目前北京市已建成建筑中水设施约400个,其中城六区约300个,远郊区县约100个。处理能力一般在150~500m3/d,全市总日处理能力约12万m3。北京市在2002年才开始大力扩建再生水厂和输配管网,因此在过去20多年里,建筑中水起到了市政中水重要的补充作用,成为节能减污的重要途径。通过推广使用建筑中

4、水,污水再生利用逐渐成为了社会的的共识。北京市坚持大、中、小并举,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安全可靠、合理配置和优水优用、一水多用、重复利用的原则,既全面规划建设城市集中大型再生水和中水供水设施,又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建筑中水设施的建设[1]。  中水水源水质  根据GB50336-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建筑中水水源包括冷凝冷却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空调排水、游泳池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及雨水等。建筑小区自建中水设施根据有关技术规范、考虑到处理成本、处理工艺以及安全性,确定中水水源的优先顺序为优质杂排水、

5、杂排水。优质杂排水水源水质较好,处理难度较小,处理工艺比较成熟,处理成本相对较低,出水水质较好。中水以优质杂排水为水源的约占90%,个别单位采用生活污水为水源。  处理工艺  中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2大类。物化处理工艺主要有混凝沉淀、混凝气浮、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过滤及膜分离等;生化处理工艺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和膜生物反应器等。中水处理以生物接触氧化法与混凝沉淀过滤的组合工艺较为普遍,约占90%[1]。中水消毒剂有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氯气及臭氧等,此外还有紫外线消毒方式等。次氯酸钠消毒是各中水

6、运行单位主要采用的方式。从消毒剂的添加方式来看,主要有加药泵和人工添加2种类型[2]。  运行成本  建筑中水处理设施经济成本应考虑设施的建设费用和运行管理费用2个方面。主要的费用包括土建投资费用、设备投资费用、日常维护维修费用、电费、药费、人工费和年折旧费等。由于地理位置、中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等因素的不同,其土建投资费用各不相同导致中水设施运行成本也不同。设备投资费用与设备的设计处理能力、所选择的处理工艺等因素有关。  2中水处理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中水来源水量较少  有些中水处理设施来源水量不能满足中水设施的设计

7、处理能力。另外,随着节水型技术和器具的推广使用,使得中水来源水量逐步减少,原本的设计处理规模不能充分利用,中水出水量减少,不得不补充自来水。  设施运行管理水平不高  对于已建中水处理设施的单位,存在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一些中水设施建成以后,没有专人进行管理,也没有中水设施管理上岗资格证,导致管理不到位;由于缺乏设备性能及使用方面的知识,造成设备运行出现问题后,不能及时解决;对中水设施的运行状况不重视,对中水水质管理不严格,从而引起中水设施运行不正常和水质不达标等问题。  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对建筑中水设施的监管由节

8、水管理部门负责,以往对正常运行的建筑中水设施实行每年1~2次的抽检工作,抽检由具有中水监测资质的单位实施,对社会单位是每年检测1次,高校和小区是2次。抽检频次较低,使得建筑中水处于松散的自我管理状态[2]。  配套建设中水设施不多  行政审批的深化改革,新的审批联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有些开发商钻政策的空子,导致有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