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推荐6:许卓娅谈儿童心理.doc

我的推荐6:许卓娅谈儿童心理.doc

ID:58335488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5

我的推荐6:许卓娅谈儿童心理.doc_第1页
我的推荐6:许卓娅谈儿童心理.doc_第2页
我的推荐6:许卓娅谈儿童心理.doc_第3页
我的推荐6:许卓娅谈儿童心理.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的推荐6:许卓娅谈儿童心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博士生导师许卓娅:谈儿童心理成长幸福是可以由父母向孩子赠与或奉献的吗?孩子将来的幸福是靠牺牲父母以及孩子现在的幸福来换取的吗?幼儿心理成长系列,将从现代心理科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国传统教育经验宝库中的一些"金玉良言",并从中证实一种现代教育信念: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它是靠个人在一生中不断努力争取而不断收获而得的。父母应该不断学习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引导幼儿成长为更高水平意义上的"主人翁"――能够不断学习,更好承担责任,在有困难和压力的条件下不断保持积极愉快的生存发展的状态。一、若要小儿安――谈心理承受能力的成长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饥和寒在这句话里的原意是饥饿和寒

2、冷,它们带给幼小儿童的是两种不同的但又都是不舒适的感觉。这些不舒适的感觉既有生理的又有心理的,因为生理和心理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  生理心理上的不适感可以被理解为-—承受"压力"或"打击"后被个人察觉到的生理心理上的负面体验。但事实上,各种压力或打击只要适度――如在所谓"三分"的范围之内,都会给压力或打击的承受者带来某些"实惠"。尽管在"人之初",幼小儿童在主观上并不会体验到这些"实惠",也并不会喜欢这些压力或打击。  在体育领域有一种"超量恢复"理论。原意是说:假设人原来所拥有的体力是100,通过运动消耗掉了50,那么在适当休息和补充能量之后,人所重新拥有的体力将超过100

3、而达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因此,人如果想要保持甚至要想持续有效地增长自己的体力,就必须持续不断地——也就是"经常"地主动寻求承担运动压力。如果我们可以把运动中能够让人感受到的生理心理压力比喻成某种“磨难”的话,那我们也就可以说:正是这些不断的磨难造就了我们的成长。  每天临睡前跳跃300次,你能让你的孩子在骨骼尚未停止增长的日子里自觉坚持这样做吗?这在最初肯定会感到很累,时间常了也肯定会让人觉得乏味。但是,在生理的可塑期内长期坚持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增加腿骨的长度。关于其中的科学机制不仅早已经被澄清,而且二战后"跳跃日本的运动"已经有效地增长了新一代日本人的身高。所以,这绝不是"瞎

4、话"!另外,与骨骼同步增长的自觉性(?)和坚持性(?)难道不也是非常可贵的收获吗?  常听人说:"新加坡干净得连一只苍蝇都没有。可新加坡人一出国就会拉肚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玩笑话。但科学早已经证实:抵抗疾病侵扰的能力是在消耗自身抵抗力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当然,抵抗力也包括心理抵抗力。记得知青刚插队时,我们许多人都水土不服。白天劳动时,皮肤上的水泡被衣裤磨破,体液流出后将衣裤粘在皮肤上;而到了晚上休息时,又不得不将衣裤连着刚长好的皮肤撕下来……一开始还有不少女孩子哭,到后来谁也不觉得有什么要紧了。大学学军时,我们这些"吃过苦"的知青大学生,背几十斤跑几百里都

5、绝不肯"当逃兵"。而我们的那些那些没有怎么经受过生活磨炼的孩子们成了大学新生后,走走队列竟然也会昏倒,甚至还会动不动"离队就医"。  许多成功人士都认为:不论是幼儿园的小孩子还是大学里的研究生,有许多事情他们本来是完全可以做好的。换句话说:学习、研究和工作本身还是比较简单的。但往往因为大多数人都承受不了生理上劳累的压力和心理上乏味的压力,所以最终只有那些真正能够积极面对压力的人才会脱颖而出成为成功者。  现在人们常说:一定要满足孩子对关爱的需要、对赞扬的需要、对游戏的需要、对自尊的需要、对自由的需要……但实际上,与应该"适当不满足"孩子生理需要的原则一样,父母也应该以"以三分为

6、度"理智地"克扣"有关的供给,以便能不断地有效提高孩子承受由心理需要反对不满足而造成的负面心理压力的能力。父母们无须"人为"地去做这件事。聪明的父母只要顺其自然地利用正常生活中的机会就很好。(?)4  "你不和我玩,我有人玩,我到月亮上去划小船……"这首市井童谣实际上已经告诉我们:孩子们是怎样自己习得各种对付"心理不满足"的技巧。  古时候,人们曾经用过十分残酷的"冻饿考验法"对新生婴儿进行生存筛选,只有冻饿不死的孩子才能获得被继续抚养成人的权利。现在许多生活在原始文明社会的少年人,在被成人社会最终接纳之前,还要被赶进无人生活环境恶劣的地区进行第二次生存适应考验,只有最后的生还

7、者才有进入成人社会的权利。而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我们所讲的绝不是“自然选择”而是"自然成长",成人对自然成长的帮助在这里指的给予儿童成长所必须的满足以及必须的不满足。这个"三分"实际上强调的就是――既能促进承受能力的成长又不会伤害身心健康的科学"分寸"。同时,这个"安"则是特指由于生理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成长,而使儿童获得的――不断更好地自我把握的身心健康、感觉安宁的状态。二、一报还一报——谈公平感的成长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报还一报。这是中国老百姓对"公平"的一种通俗解释。实际上,在我们的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