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成语包含的哲理.doc

八字成语包含的哲理.doc

ID:58349679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6

八字成语包含的哲理.doc_第1页
八字成语包含的哲理.doc_第2页
八字成语包含的哲理.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字成语包含的哲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二)八字成语、俗语中包涵的丰富哲理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其规律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2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遵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行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4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5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  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情都在一定条件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2、.  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10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会转化为它的对立面。  1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又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同属此类。  12水滴石穿,积叶成书:事物的变化总是由一点一滴的量的变化开始量变引起质变。  1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明新事物虽然开始比较弱小,但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所以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也

3、是比喻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5竭泽而鱼,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16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17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性部分有时能影响联系的成败。这是说全局与局部不可分割,既要顾全大局,也不可忽视局部联系对整体的影响作用。否则,往往因局部的失败而酿成全局的失败。又如,“木桶原理”,“一只老鼠害了一锅粥“也是这个意思。  1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否则就弄不清事物的性质,得出错误的结论。  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们任何时侯都不能忘记的。  20仁者见仁,智者见

4、智: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21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22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24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2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

5、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26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2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指客观事物不断地变化,发展,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就必须破除旧观念,破除迷信盲从;实事求是就是说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规律性,按规律办事。这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可能解放;反之,思想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也就谈不上实事求是了。  28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如,“虚

6、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居安思危”等都包含着矛盾同一性原理。  29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问题,搞一点论,否定两分法。又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同属此类。  30抓好典型,兼顾一般。符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和关键。又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等都是这一道理。  31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说人们要想获得新的知识,就必须掌握推理的思维方法。因为,只有学会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而使人的知识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32不入虎穴,

7、焉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比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通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而获得的,离开了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如,“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等,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33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樵夫熟悉山中的情况,渔民了解水的习性,故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这句俗语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