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doc

初三化学教案.doc

ID:58378652

大小:16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5-04

初三化学教案.doc_第1页
初三化学教案.doc_第2页
初三化学教案.doc_第3页
初三化学教案.doc_第4页
初三化学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化学教案范文《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案知识目标:1、会判断燃烧和缓慢氧化。2、能说出燃烧的条件并能说明常用灭火方法的原理。3、能说明爆炸和自燃的原因。技能目标:1、提高观察、提出问题的能力。2、提高分析、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3、提高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2、学会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看问题。教学重点:知道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教学方法:自学、讲述、实验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演示实验:白磷的自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准备回答:1、什么是燃烧?2、燃烧的条件?如何用实验验证?3、灭火原理?常见方法?4、爆炸原理

2、?利?害?举例说明。5、缓慢氧化?利?害?举例说明。6、什么叫自燃?原因?观察实验看书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自学能力二、总结:1、燃烧的概念:板书:燃烧:可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问题:图1-8实验的目的?提示: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温度和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对燃烧条件的认识。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你曾见过的灭火方法。板书:燃烧条件:(1)、温度达到着火点(2)、有充足的氧气。学生讨论:1、通过对实验目的的讨论教会学生一种科学实验方法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灭火条件?3、爆炸危害和好处?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爆炸教

3、育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4、缓慢氧化有何意义?举例:铁生锈---不利垃圾腐烂---有利教育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5、自燃演示实验:白磷在空气中自燃解释原因如何防止自然火灾?举例:三、作业:1、作业本第二节2、自然科学同步第二节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知识目标:1、记住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及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3、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并能说明原理。4、能复述催化剂的概念并说出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5、会判别哪些反应属于分解反应。6、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技能目标:1、通过观看教

4、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2、通过对催化剂概念的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情感目标:1、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安排学生看书并思考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催化剂的概念。3、分解反应的概念4、实验装置及连接顺序(从下到上,从右)5、如何收集氧气?6、如何检验氧气?7、实验操作步骤?8、氧气的工业制法?看

5、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总结归纳:板书:一、原理:催化剂加热1、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加热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回答问题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工业上又叫触媒。实验:(1)加热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2)在加热后的氯酸钾中加入MnO2,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三、装置: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集气瓶、水槽连接: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看书上装置图,注意连接方法。四、气体的收集方法:1、排空气法(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2、排水法(利用氧气不溶于水)讨论收集原理五、气体

6、的检验方法:带火星的木条六、实验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品3、加热4、收集气体5、将导管拿出水面6、熄灭酒精灯讨论5、6两步的原理:防止倒吸七、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空气法作业:1、作业本第三节2、预习实验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初中化学教案设计《分子》化学教案知识目标:1、认识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通过实验认识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3、认识分子的一些特点:微小的、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有作用力能力目标:训练自学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分子运动论的学习,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在不断运动的辨证观点。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运动

7、论的有关内容教学难点:对微观粒子的想像能力教学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烧杯两只、蒸发皿、钥匙、试管、量筒、橡皮塞、镊子、细铁丝、火柴、碘、蒸馏水、淀粉试纸、馒头、酒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在自然科学第一册第一章中我们学习过物质可以不停地分割,得到微粒。例水不断地细分下去,可以得到水分子的微粒。一滴水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第一遍看书思考:问题:什么是分子?分子有什么特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结:(板书)1、分子是构成物质,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