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知识”到“语言文字运用”.doc

从“语文知识”到“语言文字运用”.doc

ID:58402734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9

从“语文知识”到“语言文字运用”.doc_第1页
从“语文知识”到“语言文字运用”.doc_第2页
从“语文知识”到“语言文字运用”.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语文知识”到“语言文字运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语文知识”到“语言文字运用”发布时间:2012年8月14日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教研室袁彬  本次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最大突破和亮点是:在语文教学研究几十年的实践基础上,首次对于“语文课程是什么”这一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就是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于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主要任务。  当前,有些教师不容易辨别清楚什么是“真实的语言运用”,什么是“词汇或句型的操练”,以及二者在教学中的关系;有些教师不能真切地认定“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的实际效果优于机械操练的实际效果,对前者的实施心中无底……而这其中最为

2、突出的一点是: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语文知识点的落实,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忽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如何让语文教学更加接近语文课程的本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试着探索、研究。   一、课例引领  理念对接现实,需要微观的指导。转变教学行为,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观念,要让教师们看到理念指导下的有效课堂——让事实说话,让新的教学方式、新的课堂面貌、新的学生状态,向教师们展示新理念的可行与成效,从而促成教师观念的自觉转变,再加上具体方法、策略的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将会逐渐改变。  例如,拟人这一修辞手法是语文教师非常重视的知识点。在学习

3、这一内容的时候如何体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理念呢?《太阳是大家的》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课例。诗歌中有这样一个小节: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  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  她把小树往高处拔;  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  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  教师依据文本特点,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  1.交流:太阳做了哪些好事?  2.感受拟人手法:在这个小节中,有一个字反复出现,你发现了吗?太阳是一种事物,应该用“它”,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女字旁的“她”呢?(因为作者把太阳当作了妈妈;因为她像妈妈一样关心呵护着世界。)原来,作者把太阳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人来写啦。  3.体会动词的准确

4、运用:自己小声地再读读第二小节,你觉得还有哪些字用得好?   (让学生发现“洒”、“拔”、“陪”这三个动词的恰当运用。)  4.太阳做的好事仅仅有这些吗?你能仿照课文的样子——把太阳当作妈妈,准确运用动词来表现太阳为人们做的好事吗?  (她把金光往麦穗上洒,  她为小鸭子穿上了好看的衣裳,  她陪着小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聆听他们的欢声笑语。)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充分领悟到了拟人句表达的特点和效果,并在课文的情景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自觉地运用表达方法,学会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并提高了运用的能力。   二、评价引导  修订版课标将评价的目的描述为: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

5、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让体现课程核心理念的优质试题,引导教师从语文知识点的落实中走出来,积极改变教学行为,努力践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理念。  例如,比喻句是在阅读题中经常考查到的内容。我们试着从下面这道题目的分析与改进中,进一步研究在评价中如何体现课程核心理念。   贝壳  海滩上的景象真是奇妙,到处是各色各样的贝壳,有白的,有红的,还有浅黄的、粉蓝的……真是五颜六色。它们的形状实在逗人,有的是圆圆的,背上光溜溜的;有的是圆锥形的,花纹一圈圈地向下绕;还有的贝壳像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栩栩如生。  试题: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句,把(    )比作

6、(    )。  上面这道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比喻句基本概念的掌握: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考查重在了解学生对于“比喻”这一知识点的掌握,透射出的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而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来看这个内容,我们给学生传达的应该是: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怎么运用这样的描写描摹事物,表达情感?因而,试题可以做一下改进:   1.你认为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2.你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继续进行创作吗?   海滩上的贝壳就像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真(     )!   从“语文知识”到“语言文字运用

7、”,是基于对语文学科本质特点及语文学习规律的深入研究得出的重要认识。让我们从这样的课程理念出发,依托有借鉴意义的课例研究和打磨,凭借有引领价值的试题命制及改进,实现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