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治疗跟腱挛缩症课件

经皮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治疗跟腱挛缩症课件

ID:5840544

大小:1.71 M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14

经皮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治疗跟腱挛缩症课件_第1页
经皮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治疗跟腱挛缩症课件_第2页
经皮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治疗跟腱挛缩症课件_第3页
经皮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治疗跟腱挛缩症课件_第4页
经皮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治疗跟腱挛缩症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皮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治疗跟腱挛缩症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皮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治疗跟腱挛缩症跟腱挛缩症多采用跟腱延长术,旨在重建踝关节背伸功能,恢复跟腱力量及足底负重曲线。传统开放跟腱延长术创伤大,容易损伤临近血管及神经;手术切口长,损伤腱鞘,术后粘连重,康复慢,容易形成瘢痕;且并发症多。严重者导致切口感染、局部皮肤坏死,跟腱外露,甚至需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符合现代微创足踝外科的发展理论,逐渐成为治疗跟腱挛缩症首选术式。切口位置的选择:于跟腱止点腱骨连接处上方1cm处作长约0.5cm横切口,根据跟腱挛缩程度确定第2横切口(长约0.5cm)距第1横切口距离。当踝关节极度跖屈<30°时,第2横切口距第1横切口距离为3cm;踝关节跖屈度每

2、增加12°(含12°以内),第2横切口距第1横切口距离增加1cm。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并扪及跟腱,用尖刀片垂直于跟腱长轴横行半切跟腱。跟腱以正中矢状面分为内侧柱和外侧柱(如图A),伴足内翻时,远端从内至外半切跟腱内侧柱,近端从外至内半切跟腱外侧柱;足外翻与之相反(如图B、C)。不伴足内、外翻时,跟腱近端及远端半切面平行反向即可。当跟腱延长超过3cm,在跟腱正中矢状面上分别以横切止点为拐点平行于跟腱长轴作Z形纵切跟腱约1cm(如图D)。半切平面设计:手法牵引与固定:手法逐渐背伸踝关节使跟腱从双向半切处分离,在腱鞘内缓慢滑动,延长跟腱直至踝关节背伸30°,防止过度暴力导致跟腱断裂,切口不予缝合。石膏托

3、固定踝关节于背伸30°位,术后加强静息性功能锻炼。本术式的优点:1、选择双向半切切口:跟腱腱周软组织覆盖少,局部修复愈合及抗感染能力差,术后切口不愈合甚至延迟愈合在开放跟腱延长术中最为常见,可导致切口感染、跟腱坏死。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是经皮微创半切手术,最大程度保护了腱鞘血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双向半切平面的设计:跟腱挛缩症伴轻度足内、外翻畸形,多由于跟腱内、外侧柱的张力不平衡造成。当伴足内翻畸形时,跟腱内侧柱张力大于外侧柱,远端半切从内至外松解跟腱紧张的内侧柱,而近端半切从外至内松解跟腱外侧柱;同理,当伴足外翻畸形时,远端半切从外至内松解跟腱外侧柱,近端半切从内至外。以最大程度纠正足内

4、外翻畸形。在跟腱延长术中利用生物力学原理平衡跟腱肌力至关重要。术中应避免过度横切跟腱导致跟腱断裂。3、保护血供:跟腱包裹的腱鞘周围充满脂肪和富含血管的肠系膜样网状结缔组织,腱止点、肌腹肌腱移行处及腱鞘是血供的主要来源。采用经皮微创切口,有利于保护腱止点及肌腹肌腱移行处血供,较传统开放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主要缺点:损伤腓肠神经Majewski等回顾分析了84例接受跟腱延长术治疗的跟腱挛缩症患者临床资料,显示18%患者发生腓肠神经损伤,主要发生在横切外侧柱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