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须知的几大心理效应.doc

教师须知的几大心理效应.doc

ID:58424435

大小:3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12

教师须知的几大心理效应.doc_第1页
教师须知的几大心理效应.doc_第2页
教师须知的几大心理效应.doc_第3页
教师须知的几大心理效应.doc_第4页
教师须知的几大心理效应.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须知的几大心理效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应掌握的七大心理效应1.蝴蝶效应:(1)起源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在两周后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暴。在心理学上,蝴蝶效应表现为一种不同于普通的连锁效应,因果性不明显的情绪反应和行为。(2)症状因为几天前发生的一点小小不顺利,而开始心情烦躁,在压抑和郁结状态中,小的情绪波动渐渐在心底形成轩然大波,最终以不可预见的狂躁模式爆发出来。时间累积得越久,崩溃的后果越不堪设想。(3)教学应用学生烦躁压抑和郁结情绪的大爆发,有时会是小的不快的长期积累和郁结。所以不可忽略学生小的情绪,更不要让它郁结在心中同时的大爆发,有时学生与教师间

2、的对立与冲突,也许并没有明确唯一的原因,而是小的事件的堆积、累积。一是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细节,适时引导学生情绪宣泄,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二是教师应慎言慎行,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与眼神可能激励一名学生,也可能毁掉一名学生。所以,我们应牢记:做人做事,注重细节,及时反思,及时沟通,防患未然。2.齐加尼克效应:(1)起源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做的一次实验。他将受试者分成两组,分别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他对其中一组进行干预,使他们的工作不能顺利完成,而让另一组毫无阻碍,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尽管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非常紧张,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

3、完成任务者,思绪总是被那些任务困扰,紧张状态持续存在。(2)症状在接受一项工作时,人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当任务完成时紧张才会解除。而工作中的人往往不停地受到叠加任务,因此,紧张状态无时无刻存在并叠加累积,在周末假期休息时甚至都无法放松,长期疲惫不堪,最终导致神经衰弱和亚健康的出现。(3)教学应用学习和工作中的紧张情绪确实有点无解。“只有当任务完成时紧张才会解除”,换句话说就是“只要任务完成紧张就会解除”。因此紧张情绪只存在于任务未完成而又无事可做的间隙里。紧张情绪对于思维与学习效率的影响可能超出了我们教师的预料,我们平日讲课头头是道,在面对众多陌生人讲话时却往往会辞

4、不达意。这就是紧张情绪对人思维与效率的影响。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能尽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以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同时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事情,也是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的方法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繁重的学习任务尽量分解成几个能快速完成的小任务,并注意学科间的协调。我们应该想到当一项学习任务还没有完成之前,学生又得面对来自其它科目的多项任务,学生往往会因无所适从而敷衍了事,有的学生甚至会放弃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要分清轻重缓急,做到有的放矢,勇于正视,面对,拿下。3.罗森塔尔效应:(1)起源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

5、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2)症状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

6、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批评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这就给教师敲响了警钟。(3)教学应用对学生满怀期待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激励学生的力量。也就是指心理暗示的力量,潜意识的力量。给学生希望,学生才会真的有希望。长期的埋怨与斥责,容易引发学生集体对立情绪

7、的产生,然后在叛逆心的驱使下,使得学生向我们希望的反方向发展,最终成为我们口中时常批评的现象的活标本。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埋怨与斥责其实仅仅是为了宣泄自身的压抑与不满情绪。这种教育学生的方式,其实质是教师自我情绪的宣泄,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不存在任何教育作用的。它其实是以激起学生不良情绪为代价换来教师自我情绪的平复。当然这样的方式可能会收到暂时的效果,但这种效果是来源于学生内心对教师畏惧,而不是出于真正理解了教师的良苦用心。真正的教师威信显然不是来自学生的畏惧,而应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对教师的尊重与爱。因此教师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