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脓-疱-疮-护-理-查-房ppt课件.ppt

新-生-儿-脓-疱-疮-护-理-查-房ppt课件.ppt

ID:58502270

大小:2.06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10-21

新-生-儿-脓-疱-疮-护-理-查-房ppt课件.ppt_第1页
新-生-儿-脓-疱-疮-护-理-查-房ppt课件.ppt_第2页
新-生-儿-脓-疱-疮-护-理-查-房ppt课件.ppt_第3页
新-生-儿-脓-疱-疮-护-理-查-房ppt课件.ppt_第4页
新-生-儿-脓-疱-疮-护-理-查-房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生-儿-脓-疱-疮-护-理-查-房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安市中医院新生儿科徐曼丽黄水疮(新生儿脓疱疮)护理查房主要内容一、新生儿脓疱疮的概述二、新生儿脓疱疮引发的病因是什么?三、新生儿脓疱疮有哪些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四、新生儿脓疱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五、新生儿脓疱疮的病情介绍六、新生儿脓疱疮的治疗措施七、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问题八、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措施九、新生儿脓疱疮的预防措施十、预防新生儿脓疱疮的注意事项一、新生儿脓疱疮的概述新生儿脓疱疮又称新生儿脓疱病或新生儿天疱疮,中医古文献又称为滴脓疮、天疱疮等。是发生在新生儿中的一种以周围红晕不显著的薄壁水脓疱为特点的葡萄球菌感染。本病发病急骤,传染性强

2、,在婴儿室、哺乳室中常可造成流行,必须特别重视。二、新生儿脓疱疮引发的病因是什么?西医病因新生儿脓疱疮的病原菌与其它年龄组的脓疱疮患者相同,但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及功能不健全的特点,因而形成本症特有的临床表现。再者,因新生儿初次接触细菌,故对细菌特别敏感,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此外,营养不良,气候湿热,用塑料布包裹以及其它促使皮肤易发生浸渍等因素,对造成本症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其传染源主要来自医护人员或母亲。在本症流行时,不仅在医护人员身上可分离出葡萄球菌,而且在衣、被、空气及尘埃中亦可培养到此种细菌。由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

3、链球菌接触传染所致。中医病因病机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邪袭于肌表,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腠(còu)理不固,汗多湿重,暑邪湿毒侵袭,更易发病,且可相互传染。反复发作者,邪毒久羁,可造成脾气虚弱。三、新生儿脓疱疮有哪些临床表现及并发症?1、临床表现:《外科正宗・黄水疮》云:“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脓疱、脓痂多于生后4~10天发病。在面部、躯干和四肢突然发生大疱,由豌豆大到核桃大小不等,或更大,疱液初呈淡黄色而清澈,1~2天后,部分疱液

4、变混浊,疱底先有半月形积脓现象,以后脓疱逐渐增多,但整个大疱不全化脓,因而出现水脓疱的特征。疱周红晕不显著,壁薄易于破裂,破后露出鲜红色湿润的糜烂面,上附薄的黄痂,痂皮脱落后遗留暂时性的棕色斑疹,消退后不留痕迹病变发展迅速,数小时,1~2天即波及大部分皮面,黏膜亦可受损。2、并发症:初期可无全身症状,随后可有发热,严重者可并发菌血症、肺炎、肾炎和脑膜炎,甚至死亡。五、新生儿脓疱疮的病情介绍患儿男1天于2013年9月28日因“发现全身脓疮1天”入院,来时神清,右锁骨骨折,患儿系G1P1孕40+1周于今日凌晨3:00经阴道分娩,羊水Ⅲ0污染,T

5、37℃P136次/分R45次/分W3420gBP71/43mmHgWBC17*109/L血气分析:PH7.447PCO228.7mmHgPO243mmHg。电脑血糖:4.1mmol/l。中医辨证:患儿以“发现全身脓疮1天”为主证,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四诊合参当属中医“黄水疮”范畴,证属暑湿热蕴,西医诊断为:新生儿脓疮病。四、新生儿脓疱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周围红晕不显著的薄壁水脓疱即可确诊。需和下列疾病鉴别:1、遗传性大疱性皮肤松懈症:非感染所致,可有家族史,无传染性,大疱内容清澈,皮肤损害常见于易受摩擦的部位,如手足及关节伸侧皮肤

6、。2、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也为细菌感染所致,常在新生儿出生后1~5周后发病,皮疹为弥漫性潮红、松弛型大疱,尼科利斯基征阳性(稍用力摩擦,表皮即大片脱落)。迅速扩展,表皮极易脱落呈烫伤样,全身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六、新生儿脓疱疮的治疗措施辨证论证(1)内治(一)暑湿热蕴证症候:夏令暑湿热邪熏蒸,蕴结于肌肤,故见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暑为阳邪,伤津耗液,则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为暑湿热蕴之象。治法:清暑利湿解毒。方药:清暑汤加马齿苋、藿香。若壮热者,加黄连、黄芩、山栀子;面目浮肿者,加桑白皮、

7、猪岺、金钱草。(二)脾虚湿蕴证症候:脾虚失运,湿热内生,熏蒸肌肤,故见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脾虚失运,则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为脾虚湿蕴之象。治法:健脾渗湿。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食滞不化者,加槟榔、焦三仙以化气行滞。外治局部治疗原则:解毒、收敛、燥湿。(―)脓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适量煎水湿敷或外洗。(二)脓液少者,用三黄洗剂加入5%九一丹混合摇匀外搽,每天3―4次。(三)局部糜烂者,先用明矾溶液洗去脓痂,再将冰硼散撤于患处。(四)脓痂厚者,选用青黛、黄柏、苍术研细末,植物油调匀外涂

8、。西医治疗:1、一般治疗对新生儿注意清洁卫生,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婴儿室要经常消毒,患儿尿布衣被要进行消毒,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婴儿室,室内注意通风散热。2、抗生素及早应用有效抗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