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州祠堂文化特征

浅析广州祠堂文化特征

ID:5852562

大小:707.4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26

浅析广州祠堂文化特征_第1页
浅析广州祠堂文化特征_第2页
浅析广州祠堂文化特征_第3页
浅析广州祠堂文化特征_第4页
浅析广州祠堂文化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广州祠堂文化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调研报告(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题目:浅析广州祠堂文化特征学生:罗菊菊提交日期:2013年11月12日学号201131100218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建筑学课程名称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学位类别学士任课教师郭焕宇教师评语:成绩评定:分摘要:广州祠堂既是家族文化的寄托,更是一朵雅俗共赏的艺术奇葩,有着深刻的寓意和深厚的广府文化底蕴,是值得我们去仔细品位的艺术明珠。关键词:广州祠堂陈家祠广府文化历史雕塑一、广州祠堂的历史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地一个家族或者

2、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在日本祠堂也经常出现,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宗祠即俗称的祠堂,它是支祠或若干家庙(家堂)升格积聚而成的。支祠为宗祠下属的分祠或各房支的支祠,由同一个家族支派的血脉组合,地域范围更小,血缘关系更近,长幼字辈十分明确。“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北方由于接近政治

3、权力中心,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宗祠活动并没有南方发展迅速。而且发达的经济还为南方宗祠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北方的祠堂多在建国时期被毁,南方比较重视传统,因而祠堂大多保存得比较好。二、祠堂的建筑特点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

4、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三、广州地区祠堂的空间特点1、祠堂的选址及外部环境A、一般祠堂都会位于村口附近最突出,最显眼的位置。而且其选址和外部环境也会符合中国古代的风水学理论,一般都会处于一个风水较好的位置。B、祠堂的空间特点一般

5、都是符合中轴对称,并且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对外封闭,对内开敞,以实体建筑为何庭院空间单元建筑形制稳定,群体间联系灵活有效。、广州黄埔村胡氏古祠堂中轴对称十分明显,等级分明广州陈家祠坐北朝南,环境优越秩序井然2、广州祠堂建筑的装饰特点由于祠堂在传统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其往往倾尽家族之力来建造,其装饰程度和规模都是普通民居不可比拟,在祠堂各装饰部位中,最突出的是屋顶装饰。A、祠堂屋顶装饰,常见的有船脊,博古脊,陶瓷瓦脊这三种形式。船脊是较为古老的的屋脊形式,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先民以“舟楫为生”,舟船形象久而久之便化为屋脊,

6、又因为正脊两端高翘行似龙船,故也称龙船脊。博古脊是清中期南粤地区盛行的屋脊形式,展现了封建社会盛世的瑰丽。典型的博古脊由两端对称的博古头、鳌鱼、小品、花窗和中间一组主画组头,主画和小品的工艺均为灰塑。随着艺术陶艺的发展,又出现陶塑瓦脊,即将泥塑的造型经窑烧制好安装到屋脊上。陶塑题材大多为人物,主要见于当时一些发达地区的大型祠堂,最典型的就是广州陈家祠。B、祠堂的其他装饰特点(1)装饰工艺的多样、体现当时当地装饰的最高水平一座祠堂往往综合运用了木雕、砖雕、石雕、灰调、彩绘等多种装饰工艺,且同一种工艺也有多种技法。(2)装饰丰富多

7、彩、生活气息浓厚、寓教化于装饰广州民间祠堂少有庄严肃穆的氛围,更多地洋溢着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这体现在鲜艳色彩的运用和贴近生活的题材上。祠堂会采用岭南特有的荔枝和石榴,象征着多子多孙,而菠萝就象征着吉祥如意。而民居中常用的福鼠在祠堂装饰中也会见到。大量的装饰主要传达两个主题,一是祈福,二是教化。教化功能主要由墙楣壁画实现,这些壁画就像无字书,讲述着一个个礼义廉耻、精忠报国、教人向善的故事。(3)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广州文化是古越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在封闭条件下形成的古越文化石岭南的底本;唐宋以后,中原汉人

8、不断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正统的儒家文化,所以广州地区的祠堂建筑在功能布局及装饰寓意上呈现德更多的是儒家文化的传统情怀;从三国至南朝,全国外贸的重心逐渐转移至广州,自此岭南领海洋文化之先,在祠堂建筑上突出表现地表现为灵活变通和经世致用的品性。其中“夔龙卷草纹”在祠堂中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