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四诊ppt课件.ppt

中医的四诊ppt课件.ppt

ID:58534801

大小:597.5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20-10-21

中医的四诊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的四诊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的四诊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的四诊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的四诊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的四诊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四诊概述温红岩中医四诊本讲的目的1、了解我国中医古籍2、掌握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3、了解中医四诊知识4、了解中医看病的过程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又称《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中医大夫是怎样诊治疾病的呢?中医的两大特色:1、整体观天、地、人自然、社会、人2、辨证论治“证”①同病异治:如失眠可用枣仁安神口服液、朱砂安神丸。②异病同治:如便秘、腹泻、失眠、月经不调等都可用归脾丸治疗。“证”、“病”、“症”的概念(1)“症”,即症状,是病人的主诉或体会到的

2、不适感,如发热、恶寒、疼痛、恶心、腹胀等症状是病人的主诉或体会到的不适感。(2)“ 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表现出来,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病机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比如感冒有风寒表证、风热表证、暑湿表证、气虚表证等证候。(3)“病”,是各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出现机能或形态等方面异常变化的全过程。每个具体的病,都有具体的病因、病机,因而也有具体的症状和证,以及相应的治则方药,并有一定的预后可测。感冒的诊治1、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胀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

3、,痰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用药:感冒清热颗粒、重感灵、感冒软胶囊等。2、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咽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而粘,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用药: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颗粒、清开灵颗粒等。3、暑湿感冒:发热,头身困重如裹,胸闷,纳差,腹泻,舌淡红,苔黄腻,脉濡。用药:藿香正气水等。4、气虚感冒:发热(低热),自汗出,频繁感冒,恶风,气虚乏力,语声低微,纳少,或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用药:玉屏风散等。常用辨证方法1、八纲辨证:表、里——病位深浅寒、热——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阴、阳——总纲

4、2、脏腑辨证:必须先熟悉五脏的功能。主要用于内科病的辨证。3、经络辨证:必须先熟悉经络的循行。主要用于颈肩腰腿痛等外经病的辨证。中医四诊望,望而知之谓之神闻,闻而知之谓之圣问,问而知之谓之巧切,切而知之谓之工望诊望全身——神、色、形、态望局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望神神,指的是病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意识、神采和表情等情况的总和。通过望神,可以辨别病人神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1.得神:病人目光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晰、神志清楚、呼吸调均、肌肉润泽、大小便控制自如。说明病人脏腑功能不衰,即使有病也会预后良好。2.失神:病人

5、目光迟钝、无光彩、瞳仁呆滞、面色晦暗、呼吸异常、肌肉消损、反应迟钝、甚至神志昏迷、或突然昏倒。说明病人脏腑功能衰败,病情重,预后不良。3.假神:病人突然精神转好,颧红、两眼突然有光,但眼球呆滞不灵活,食欲增加。这是垂危病人将要死亡的表现。望色:色是各种色泽,它反映脏腑气血的外荣,也是疾病变化的表现。色,通常为青、黄、红、白、黑五种;泽,是色的荣、枯、明、暗等。色与泽心须等同重视,根据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察色须分辨常色与病色。常色:又分为主色和客色。但也有个体差异,有的人可能肤色稍白或稍黑些,也为常色。应考虑到

6、,人的肤色可随地区、气候、职业、饮酒和运动等情况而有所变化,不可一概都归为病色。我国人民健康肤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光泽。病色:指生病时,皮肤或面部所反映出来的不正常的颜色。如色泽晦暗,则表示为久病、里病、重病,是正气将败,故预后多不良。病色主病青色:主疼痛、瘀血。多见于小儿惊风或青筋串鼻的小孩;或由于感受寒邪,身体某部剧烈疼痛,面色发青,如蛔厥(肠道蛔虫病);或见于休克,多由于周围血液循环不良,皮肤血管收缩所致。病色主病白色:主气血不足。多见于贫血、失血、肺气虚、肾阳虚。如大出血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慢性肺病(肺痨)或慢性肾炎等病人多面

7、色(白光)白。病色主病黄色:主脾虚、湿盛。黄而鲜明如橘子色的,多为湿热阳黄,可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黄而晦暗如烟熏色的,为寒湿阴黄,多见于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胆汁型肝硬化等;淡黄、萎黄为脾虚、血虚,脾虚多由消化和吸收不良引起,血虚则可能是疟疾、钩虫病所致。病色主病红(赤)色:主要见于热证(虚证、实热),有表里虚实之分。面红、发热或微恶寒、不渴或微汗、脉浮数的多为表热,可见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面色较红、发热、口渴、多汗、脉洪大的为里热,如兼有胡言乱语、便秘,则为里实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机体反应较强烈的阶段;如午后两

8、颧发红、低热,则多为阴虚火旺,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面红目赤,不发热的,为肝火上逆。病色主病黑色:主寒,主痛,主水气,主瘀血。可见于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肾不纳气,瘀血等病证,如肺气肿、心脏病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