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思维方法ppt课件.ppt

中医学思维方法ppt课件.ppt

ID:58534809

大小:2.09 MB

页数:50页

时间:2020-10-21

中医学思维方法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学思维方法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学思维方法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学思维方法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学思维方法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思维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学思维方法1精气神人生之三宝精,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于父母,源于先天,主要指肾中所藏之精。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先天之精依赖后天之精的充养,后天之精是人体发育的物质条件。第一节精气学说2气,是指肾精所化之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三者共同组成人体的整个的精气。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也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化活动的内在形式,升降出入是其运动形式。如生长、发育、应激、免疫、呼吸、消化、生殖等。3神,指人体的意识活动,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由精气所化生,在神形成之后,亦得到精气的滋养,方能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魂、魄、意、志、思、虑、智等,为心神所主

2、。4三者关系:精是物质基础(基本),气是动力,神是主导。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一盛俱盛,一衰俱衰。精充、气足、神全——健康表现。精亏、气虚、神弱——病态。由此可见,生命活动是精气神以及脏腑功能状态决定的,精气神充足、脏腑功能保持动态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寿命才能得以延长。56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概括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7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如

3、:天-地阴阳,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内-外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891011阳东、南、日、昼、天、热、男、火、风、雄、阴西、北、月、夜、地、寒、女、水、雨、雌、对立循环12阳:太阳、少阳、阳明阴:太阴、少阴、厥阴经脉学说——手、足各有三阴、三阳之脉“辨证”体系——疾病的进程分为六个阶段13“日”(昼夜)分“三阴三阳”:——扁鹊平旦曰太阳,日中曰阳明,晡时曰少阳;黄昏曰少阴,夜半曰太阴,鸡鸣曰厥阴,是三阴三阳时也。14易学的数字奇偶&医学的数字奇偶易学:阳奇阴偶——1、3、5、7、9为阳;2、4、

4、6、8、10为阴。尤特以九、六为阴阳的代表,凡阳爻(—)皆称为九,阴爻(--)皆称为六。医学:阳偶阴奇——五脏(阴)六腑(阳)男八、女七,阳脉六、阴脉五15阴阳学说亦应用於中医学上,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图阴△阳阴阳平衡阴△阳阴盛阳虚阳阴△阴虚阳盛16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由阴阳结合而成的有机体,而各个组织结构,又都可以根据其所在的部位、机能特点来划分其阴阳属性。17一是依据解剖的大体部位二是依据其生理活动的相对属性五脏——心、肝、脾、肺、肾。主要功能: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胆、胃

5、、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主要功能: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人体组织结构阳背腑体表上部外侧阴腹脏体内下部内侧18人体经络系统也分阴阳,正经十二经脉即有手足三阴三阳,阳经行于肢体的外侧面,阴经循行于肢体的内侧面。在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为:任脉行于腹,具有任养各阴经的作用,称为“阴脉之海”;督脉行于背,又有总督阳经的功能,故称为“阳脉之海”。192021(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人体生理功能阳功能气兴奋阴物质血抑制22(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人体内阴阳之间的消长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而阴阳失调则是一切疾病发

6、生的基本原理之一。23疾病的发生和变化——人体正气与邪气之间的斗争。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机能活动(抗病能力)。邪气指各种作用于人体的致病因素。241.阴阳偏胜(盛)“胜”是指邪气盛。阴阳偏胜,即指阴邪或阳邪偏胜,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25阳盛:身体机能过度活跃,精神亢进,内热,损耗体内液体,症状是发热、口渴、大便燥结、头痛、失眠、烦燥不安等。阴盛:面白,形寒肢冷,倦怠,脘腹冷痛,泻下清稀。262.阴阳偏衰阴阳偏衰即阴虚、阳虚,是属于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如“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7、27阳虚:身体机能衰退,活动力减弱,内寒,症状是疲乏无力、畏寒肢冷、自汗、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阴虚:身体阴份不足,会感到口燥咽乾、皮肤乾、贫血、内分泌失调、内热、手足心热等。28(四)用于疾病的诊断1.分析色泽、声息、症状、脉象和病变部位的阴阳属性。2.辨别症候的阴阳属性:在辨证中,一般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作为辨证的纲领。2930(五)用于疾病的防治调理阴阳,使之保持或恢复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1.指导养生注重养生是保持健康无病的重要手段,而养生最根本的就是善于调理阴阳。2.用于疾病的治疗阴阳学说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其基本点,就是首先

8、把握阴阳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