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doc

黄帝内经·灵枢.doc

ID:58543038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9

黄帝内经·灵枢.doc_第1页
黄帝内经·灵枢.doc_第2页
黄帝内经·灵枢.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灵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题解】九针,是指古代针刺治疗所用的九种不同形状的针具;十二原,是指脏腑真气输注于体表的处所,也是治疗脏腑疾患的十二个要穴。本篇详细明确地介绍了九针的名称、形状以及不同的用途;介绍了十二原穴的名称及其各自所应对的脏腑,并说明了五脏六腑有病,可以分别取用相应的十二原穴来进行治疗的道理。所以本篇名为“九针十二原”。【原文】皇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1》,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

2、。异其章,别为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提要】本段讲撰写针经的目的。【注释】《1》毒药:古人将一般可以治疗疾病的药石通称为毒药。【白话解】皇帝对岐伯说;我将百姓视为自己的子女,养育他们,并征收他们的钱粮赋税。我怜悯他们时常不能生产自给,还接连不断地生病。对于疾病的治疗,我想使他们避免遭受药物、砭石的伤害,而仅用微小的针,刺入肌肤,就可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使气血在经脉中逆顺运行、出入离合循行无阻。从而治愈疾病。同时,为了把这种疗法传到后世去,就必须明确地制定出使用法则,而使它永远不会湮没,历久而不失传;并

3、且这个法则还应该是容易运用而不容易忘记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其有纲有纪,清楚地分出章节,辨明表里关系,确定气血终而复始的循行规律。而所用的针具也都要交代出具体的形状。为此,我想综合以上的问题先著一部针经。现在,我想听听你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原文】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1》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不离其空《2》,空中之机,清净而微,其来不客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

4、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提要】本段叙述诊察气机运行变化的重要性及相应的运用。【注释】(1)小针:亦称微针,即现代所用的毫针。(2)空:即孔穴,也就是穴位。【白话解】岐伯回答说:“让我尽我所能依次陈述,使它条理清楚,就像万物起于一而终于九的规律一样清楚明白。现在让我首先来谈一谈关于用针治病的一般道理。运用小针治病的要领,说起来比较容易,可是要达到精妙的境界即不容易了。一般技术粗浅的医生,只是拘泥于观察

5、病人的形体,单从外表上辨别病情;而技术高明的医生则更注重病人的精神活动以及气血盛衰的情况。高明的医生可以辨别神气的盛衰,并且还能了解客居在人体内的外邪往来出入的门户所在。要知道,没有看出疾病的性质,怎么能知道疾病的来源,而给以适当的治疗呢?至于针刺的微妙作用,关键在于正确使用疾徐的不同手法。在这方面,粗率的医生,仅仅会依据症状而取用关节附近的若干与症状相对的穴位来进行治疗;惟有高明的医生,才会根据病人经络中气机的变化,而选取相应的穴位来进行治疗。人体经络气机的变化是离不开穴位空窍的。在这些空窍中,所反映出的气血虚实盛衰的变化,

6、是至清至静而微妙的。当邪势正盛的时候,切不可迎其势而用补法;而当邪气已去时,则不宜再用泻法去追泻邪气。知道气机变化之理的医工,谨守着气的往来之际,及时运用补泻之法,不能差之毫发;不懂得气机运行之理的人,到了应该补泻的时候而不能及时地运用手法,就好像是箭扣在弦上,应当发射而不发射一样。用针的人必须知道气机的往来运行变化,并相应地严格由气机运行来把握针刺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粗率的医生对这一点,闇然不能明了;惟有高明的医生,才能体察到其中的妙用。至于气的逆顺,气已去的,脉气虚而小,为逆;气已来的,脉气平而和,为顺。清

7、楚地了解气的往来逆顺变化,就可以毫无疑问地及时施行针法。根据经气的循行方向,朝着经气来的方向进针,和它的来势相逆,用泻法夺其有余,邪气怎么会不由实而虚呢?相应的,随着经气的去路进针,和它的去势顺,用补法济其不足,正气怎么会不由虚转实呢?然而,迎而夺之的泻法,或是随而济之的补法,都应当在用心体察气机变化后,再灵活运用才能和虚实。掌握了这个关键,针法的主要道理,就尽在其中了。【原文】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1》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先与后,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

8、若失。【提要】本段讲用针补泻的一般原则【注释】(1)宛陈:宛,同“郁”。宛陈,即血郁积日久的意思。【白话解】一般针法的运用原则失:属于虚证的,当用补法,使正气充实;属于满实证侯的,当用泻法,以疏泄病邪;对于因血郁积日久而引起的症状的,应当采用泻血法,以排除壅滞的病邪;对于病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