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14范进中举》word教案(2).docx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14范进中举》word教案(2).docx

ID:58548252

大小:65.4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0-21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14范进中举》word教案(2).docx_第1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14范进中举》word教案(2).docx_第2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14范进中举》word教案(2).docx_第3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14范进中举》word教案(2).docx_第4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14范进中举》word教案(2).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14范进中举》word教案(2).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范进中举》项目设计内容课时三课时课型讲授教具1、了解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2、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对比、写实。知识与能力3、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教学目性格的手法。标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态度与情感1、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2、体会作者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重点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难点体会作者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1、比较分析法:以对比的手法为突破口,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教学手形象;段方法2

2、、合作探究法:同桌讨论交流,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程第一课时同学们,读书的感觉怎样呀?(大都说学生众说纷纭。不好玩,太累)其实,古代的读书人比你们更累,压力更大呢!“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条鸿沟,越过了这道鸿沟,则顷刻风光导入新无限,终生荣华富贵.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课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中举带来的天壤之别的变化着实令人羡慕和神往.更有甚者,中了举,人却疯了,这到底

3、是喜剧还是悲剧?带着对科举制度的思索,我们一同走进《范进中举》,去寻求答案。备注新课标、课文内容、教学资料参考、学生实际情况说明或设计意图激趣,入课1背景与常识一、作家与作品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自号秦淮寓客,晚年称文木老人。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的著作没有全部流传下来,除了《儒林外史

4、》,仅存《文木山房诗文集》四卷和《金陵景物图诗》二十三首。《儒林外史》成书于乾隆年间。作者借古讽今,用以影射清代的社会现实。作品矛头指向封建科举制度,揭露士大夫的丑恶面貌,描绘出一幅“儒林”人物群魔乱舞的图。“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

5、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小说虽以明朝为背景,反映的却是清朝的社会现实。二、科举考试相关知识我国科举制度古已有之,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据记载始于汉代。以下各朝,在这基础上,或继承,或变化,但大体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大致相同。下面只就清代的科举制度加以简单的叙述。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录取后称为生员。儒学(清代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统称为儒学)和孔庙在一起,称为学宫。生员”入学”后即受教官(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的管教。生员分为

6、三种:成绩最好的是廪生,有一定名额,由公家发给粮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入学”的称为附生。每年由学政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学生认真聆听,并作好相关知老师讲解的内识的笔记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删减与补充2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于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又称为礼闱或春闱。参加会试

7、的是举人,考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词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考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

8、花授儒林院编修。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亦名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