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优秀教学设计.pdf

(人教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优秀教学设计.pdf

ID:58602473

大小:131.2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18

(人教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优秀教学设计.pdf_第1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优秀教学设计.pdf_第2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优秀教学设计.pdf_第3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优秀教学设计.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优秀教学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6充气雨衣【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教学重点】1、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粗知故事的大意;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切入举偶1、图片导入。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2、谈话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

2、,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二、对话平台感知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相机学习多音字“假”“缝”。识字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

3、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针对本课生字字形复杂,字音难记的特点,采用多种复现方式,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默读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交流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

4、点引导这几个方面。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

5、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练习1、写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词语。2、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3、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第二课时复习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2、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复述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

6、名复述——分组竞赛【在默读的基础上,让低年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读的速度,培植语感,积累语言。】拓展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通过小林的发明“充气雨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实践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此环节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方案】

7、1·达标测评参评人数()项目内容达标人数达标率注:表内【人数】为达标人数。2·教学反思学生参与程度教学目标达成度经验积累问题分析改进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