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亚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ID:5861697

大小:3.70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7-12-14

亚健康知识讲座课件_第1页
亚健康知识讲座课件_第2页
亚健康知识讲座课件_第3页
亚健康知识讲座课件_第4页
亚健康知识讲座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亚健康知识讲座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亚健康知识讲座一、健康与亚健康1、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症状,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整状态。健康的五大基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平衡心理、充足睡眠。中医认为健康的含义是无疾病,以寿命长短和机体的活动能力来判断。平衡即健康,平衡的失调即为疾病。《黄帝内经》中“阴平阳秘”,乃是“健康”,曰“平人”。2、亚健康的概念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在相当高水平的医疗机构经系统检查和单项检查,未发现有疾病,而病人自己确实感觉到躯体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这种情况,我们就称其为亚健康。也有“次健康”、“病前状态”、“

2、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潜病期”“前病态”等称谓。3、亚健康的分类(1)按型态分可分为四大类: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道德亚健康①躯体亚健康的亚型:疲劳性亚健康、睡眠失调性亚健康、疼痛性亚健康、其他症状亚健康②心理亚健康的亚型:焦虑性亚健康、抑郁性亚健康、恐惧或嫉妒性亚健康、记忆力下降性亚健康③社会交往性亚健康的亚型:青少年社会交往亚健康、成年人社会交往亚健康、老年人社会交往亚健康④道德亚健康3、亚健康的分类(2)根据型态,也可具体划分为:活动-休息型态亚健康、营养-代谢型态亚健康、排泄型态亚

3、健康、感知形态亚健康、性-生殖型态亚健康、认知-应对-关系型态亚健康(3)根据亚健康状态的轻重程度进行划分为:轻度身心失调阶段、潜临床阶段、前临床阶段(4)亚健康的状态也可分为:特异性疾病的临界状态和非特异性疾病的临界状态4、亚健康的范畴西医学描述亚健康状态涉及的范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等(2)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减退所致的各种虚弱表现(3)微生态失衡状态(4)某些疾病的病前生理病理学改变4、亚健康的范畴亚健康状态涉及的医学范畴有以下可能性:(1)某种或某些疾

4、病的临床前状态可进一步向该疾病发展;(2)某些疾病经治愈后仍存在的各种虚弱表现;(3)人体处于衰老时期,由于组织结构老化及生理功能减退所导致的各种虚弱表现;(4)机体身心功能的轻度失调,存在有相对独特的表现特征,与现代医学各种“综合征”有关;(5)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二、未病学与亚健康1、未病学的概念未病的含义:无疾病状态、有疾病的先兆或小病的状态、未发生传变或已病的早期状态、疾病愈后未复发状态。即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2、未病学与亚健康(1)亚健康状态属于未病学研究的范畴(2)未病学对亚健康

5、的研究与干预有指导作用:包括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指导作用(3)亚健康的研究可丰富和发展未病学:①通过对亚健康状态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可促进对未病学认识的深化;②亚健康状态综合干预策略和实践模式的建立将促进未病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3、未病学思想指导下的亚健康干预(1)未病学针对亚健康干预的原则:三早原则、综合思维分析原则、辨证论治分析原则、天人相应与内环境稳定原则(2)未病学思想指导下的亚健康干预:未病先防:①适应环境,改善环境;②增强意识,积极行动;③调畅情绪;④药物干预欲病救萌:①继续遵循未病先防的相应方法达到欲病救萌;②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a

6、.各种慢病高危人群的干预b.体质调节三、亚健康的中医辨证1、中医体质学说体质的概念,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未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相适应的个体性特征。2、体质的分类常见体质有:平和质、气虚质、血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淤血质、阳盛质、特禀质、酸性体质。四、健康管理1、健康管理的现代概念按照现代健康理念与医学模式的要求,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验,结合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手段,调

7、动全社会各个组织和每个成员的积极性,通过对群体和个体的身心负荷状态、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警和跟踪管理,以达到维护、巩固、促进群体和个体健康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之目的。健康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要素:过程管理、状态管理、风险管理、目标管理四、健康管理2、健康管理的原则①系统、层次原则②信息反馈原则③重视人的因素的原则④社会化的原则⑤有效的原则四、健康管理3、健康管理的分类(1)政府管理(2)社会管理(3)家庭管理①生育功能;②经济消费;③成员关系;④教育;⑤休息与娱乐四、健康管理3、健康管理的分类(4)个人管理

8、①学习有关健康的医学知识;②改变不良行为和不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③培养良好的性格,提高心理素质;④搞好人际关系,建立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⑤创造良好的微小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