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第15 章ppt课件.ppt

采矿学第15 章ppt课件.ppt

ID:58650266

大小:649.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20-10-05

采矿学第15 章ppt课件.ppt_第1页
采矿学第15 章ppt课件.ppt_第2页
采矿学第15 章ppt课件.ppt_第3页
采矿学第15 章ppt课件.ppt_第4页
采矿学第15 章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矿学第15 章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了形成完整的运煤、材料设备运输、通风行人、动力供应和排水等生产系统,必须在已有开拓巷道的基础上,再开掘一系列准备巷道与回采巷道。为准备采区而掘进的主要巷道称之为准备巷道,这些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准备方式。§1准备方式分类§2采区式准备方式§3盘区式准备方式§4带区式准备方式§1准备方式分类1准备方式准备巷道:为准备采(盘)区或带区而掘进的巷道。准备方式: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准备巷道有:采区、盘区上下山采区、盘区或带区车场区段或分带集中巷采区、盘区或带区硐室(绞车房、变电所、煤仓)§1准备方式分类2准备方式确定的几项原则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利于合理集中生产,使巷道

2、生产系统有合理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巷道系统简化,减少巷道掘进及维护工程量。生产系统完善,功能齐全,为机械化和自动化创造条件。煤损少。安全好。§1准备方式分类3准备方式分类(1)按煤层赋存条件—采区式、盘区式及带区式。井田划分为阶段采区→广泛采用;带区→12以下煤层---多分带组成带区。井田不划分为阶段,而直接划分为盘区盘区→近水平煤层。§1准备方式分类3准备方式分类(2)按开采方式①采区上山、采区下山和采区上下山开采上山采区:开采水平(标高)之上的采区。下山采区:开采水平(标高)之下的采区(16)。上山采区下山采区上山采区下山采区§1准备方式分类3准备方式分类(2)按开采

3、方式②盘区上下山开采---近水平煤层()大巷一般布置于井田中部。上山盘区:按煤层倾斜趋向,开采水平之上的盘区。下山盘区:按煤层倾斜趋向,开采水平之下的盘区。用开采水平大巷既采上山盘区,又采下山盘区。上山盘区下山盘区石门盘区:③上、下山带区开采上、下山带区开采—用开采水平大巷既采上山带区,又采下山带区。上山带区—开采水平大巷以上的带区。下山带区—开采水平大巷以下的带区。§1准备方式分类3准备方式分类(3)按区内巷道布置确定准备方式单翼采区或盘区采区或盘区的主要巷道(上山、下山或石门)布置于采区或盘区一翼。双翼采区或盘区采区或盘区的主要巷道(上山、下山或石门)布置于采区或盘

4、区中部。跨多上山采区或跨多石门盘区跨多上山采区跨多上山采区特点上山一般布置于煤层底板岩石中;上山间距:1000m(一部胶带机长度);回采工作面连续跨多个上山回采--用于地质构造简单的地段。初期工程量大,占用设备多。适用:地质条件简单。如:范各庄矿。§1准备方式分类3准备方式分类(4)按煤层群开采时的联系单层准备各煤层独立布置准备巷道及生产系统。联合准备几个煤层共用一套准备巷道及生产系统。联合准备集中上山(共用上山)和区段集中平巷(共用区段平巷)。共用上山,不共用区段平巷。§1准备方式分类总上所述:准备方式有以下几种组合方式。§2采区式准备1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方式(1)特点一组上山

5、及相应的硐室和车场只为一个煤层服务,也即各煤层单独布置采区;大巷与各煤层采区是通过采区石门相联的;对这种布置方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采区走向长度;合理布置上山(位置);合理划分区段与采区车场形式等。§2采区式准备1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方式(2)应用:层间距较远的单一薄、中厚和厚煤层。1运输大巷;2回风大巷;3采区运输石门;4采区回风石门;5运煤上山;6轨道上山;7采区煤仓;8区段运输巷;9区段风巷§2采区式准备2煤层群采区联合布置准备方式(1)采区集中上山联合布置条件:M12.0mM24.5m,层间距较小。巷道名称巷道布置特点运煤:11→9→14→4→15→1→井

6、底运料:1→5→7→8→12→工作面通风:1→3→5→10→12’→联络巷→11→冲洗工作面→12→8→2。下煤层-布置区段集中巷,分层同采,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上、下煤层共用一组上山。下煤层各分层共用区段集中平巷。上、下区段同采过渡期通风系统§2采区式准备2煤层群采区联合布置准备方式(2)煤层群分组集中采区联合准备方式特点:1)按层间距不同,分为若干组;2)每组煤层集中联合准备采区;3)采区石门贯穿若干独立采区。适用:分组间距70m。煤层群分组集中采区联合准备1)按层间距不同,分为若干组;2)每组煤层集中联合准备采区;3)采区石门贯穿若干独立采区。适用:分组间距70m。§2

7、采区式准备2采区联合准备方式适用条件主要因素:煤层间距技术装备1)共用(集中)上山—煤层间距2030m。2)共用(集中)上山、共用区段集中平巷—煤层间距1015m。3)分组集中(联合)布置采区—组间距70m§2采区式准备集中(联合)布置特点:生产集中,采面数多,利于炮采和普采区提高产量;改善了巷道维护条件,维护费少;改善运输条件,简化运输系统,利发挥设备效能;采出率高,煤损少;岩巷工程量大,初期工程量大,准备时间长。§2采区式准备技术发展趋势:单层化准备方式,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