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和滑轮组教案〔优秀篇〕.doc

滑轮和滑轮组教案〔优秀篇〕.doc

ID:58653643

大小:21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0-16

滑轮和滑轮组教案〔优秀篇〕.doc_第1页
滑轮和滑轮组教案〔优秀篇〕.doc_第2页
滑轮和滑轮组教案〔优秀篇〕.doc_第3页
滑轮和滑轮组教案〔优秀篇〕.doc_第4页
滑轮和滑轮组教案〔优秀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滑轮和滑轮组教案〔优秀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教案6课题6.6滑轮和滑轮组教学时间教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 ②会组装简单实验装置。 ③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观察,了解滑轮的构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②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 ③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升旗”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②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并善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③通过小组间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在定、动滑轮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2、难点:动滑轮的支点和它的工作原理。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钩码、弹簧秤、细线绳、剪铁用剪刀、镊子、铁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升旗仪式和建筑工地上的吊车)展示课件2、观察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沙子是怎样被提升上楼的?3、提问:我们能够很方便而轻松地将它们提升上去,可能是什么起了作用?4、边操作课件边研究合作交流。5、揭题:滑轮6、观察桌上的滑轮结构7、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二、新授(一)认识滑轮的种类1、出示图片或利用课本图6—50和滑轮2、观察比

3、较。(并对照课件)两组使用滑轮吊重物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利用滑轮、细线、铁架台等设计两种方案,把钩码提起来,并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3、帮助学生归纳:a:轮轴位置固定不移动的滑轮是定滑轮。b:轮轴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是动滑轮。(二)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活动2”的目的有两个:活动A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活动B从理论上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的实质。活动A可让学生先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表),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去操作。并画出图中三种方向的拉力示意图。实验次数钩码的重力G/N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N123学生实验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拉动钩码时用力要均匀,使钩码匀速直线运动

4、。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这时,可提出问题: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为什么我们还要使用它呢?让学生举例说明。最后,教师指出:在许多情况下,为了改变用力的方向,常常使用定滑轮,可给人们带来方便。活动B可参照活动A的方法,让学生先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去操作。这里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一定要竖直向上拉,不要斜拉。为了帮助学生从定滑轮抽象出杠杆模型,教学中可结合课件展示(参照图6-36),让学生边观察动画,边操作实物转动滑轮,寻找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并作出动力和阻力

5、的示意图,分别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对定滑轮和动滑轮认识会滑轮组打好基础图6-36不难看出,定滑轮的支点在轴心,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定滑轮的半径。再引导学生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因为L1=L2,所以F1=F2。由此可以得出:定滑轮实质是个变形的等臂杠杆,不能省力。然后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也不变。对于动滑轮,也可参照上述方法,结合课件展示(参照图6-37),让学生观察实物。动滑轮在上升过程中,绕着轮滑边缘O点转动,所以O点就是动滑轮的支点。可以向学生指出:当动滑轮运动时,O点的位置也在变化,所以动滑轮的支点实际上是瞬时支点。明

6、确了动滑轮的支点在哪里,对“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就不难理解了。并引导学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为什么动滑轮平衡时,可以省一半的力。图6-37OO最后启发学生讨论:探究实验的数据与理论分析有些偏差,原因是什么?(由于摩擦及动滑轮的自身重力的影响。)(三)滑轮组综合前面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滑轮组: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大家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活动3”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练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二是探究滑轮组在工作时的省力情况。(1)提出问题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起来提升重物,

7、你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每种方法分别能省多少力?(2)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F=1/nG。s=nh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绳子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概念,提醒他们绳子的绕法是设计实验的关键。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科学地设计,实在设计不出来的话,可以参考教材图6-57进行实验。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的方案,并给予鼓励。让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在教材表格中,引导学生观察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加强合作。(3)分析论证与实验结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吊起动滑轮的绳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