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ppt课件.ppt

第十一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ppt课件.ppt

ID:58676426

大小:12.67 MB

页数:88页

时间:2020-10-05

第十一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ppt课件.ppt_第1页
第十一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ppt课件.ppt_第2页
第十一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ppt课件.ppt_第3页
第十一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ppt课件.ppt_第4页
第十一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城市居住用地规划概述第二节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主要内容第三节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程序和方法第四节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成果要求第五节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实例一、城市居住用地的概念和分类(一)、城市居住用地的概念城市居住用地,泛指城市中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散地,是由建筑群、道路网、绿化系统,对外交通系统以及其他公共设所组成的复杂综合体。住宅用地R11,R21,R31,R41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12,R22,R32,R42道路用地R13,R23,R33,R43四类居住用地R14,R24,R34,R441.1确定居住用地的组成(二)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居住区用地

2、平衡控制指标(%)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R01)50~6055~6570~802公建用地(ghtR02)15~2512~226~123道路用地(R03)10~189~177~154公共绿地(R04)7.5~185~153~6居住区用地(R)100100100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二)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类别说明一类居住用地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

3、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R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1.2居住用地按质量分类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

4、,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中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即对基层服务设施的要求(组团级),如居委会、综合服务站等;对一套基本生活设施的要求(小区级),如小学、粮油店、综合副食店等;对一整套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设施的要求(居住区级)如百货商场、门诊所、文化活动中心等。能满足配套设施的设置及经营要求,即配套公建的设置,对自身规模和服务人口数均有一定的要求。规范的分级规模基本与公建设置要求一致,如综合服务站可与组团级人口规模对应,一所小学服务人口为一万人左右,正

5、好与小区级人口规模对应等;能与城市的行政管理体制相协调。即组团级居住人口规模与居(里)委会的管辖规模1000~3000人一致,居住区级居住人口规模与街道办事处一般的管辖规模30000~50000人一致,既便于居民生活组织管理,又利于管理设施的配套设置。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户)10000~150002000~4000300~700人口(人)30000~500007000~150001000~3000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下表的规定。1.4、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1花园城市理想模范村

6、——合作新村——花园城市——现代城市1.2、现代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邻里单位”(1)家庭组成居住区的细胞;(2)首先考虑幼儿上学不要穿越交通道路,“邻里单位”内要设小学,并以此来控制及计算“邻里单位”的人口及用地规模;(3)考虑“邻里单位”内设置一些为居民服务的日常使用的公共建筑及设施;(4)使“邻里单位”内部和外部的道路有一定的分工,防止外部交通由“邻里单位”内部穿越;(5)住宅建筑的布置要求较多地考虑朝向和间距。二、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发展和展望1.3现代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居住小区”(1)“居住小区”是居住区构成的“细胞”;(2)“居住小区”

7、是由城市干道或城市干道与自然界线(如:河流等)划分,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居住小区”内部的道路与外部的道路有明显的不同和分工。(3)“居住小区”内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予以综合解决,并设置一整套为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得到解决。(4)“居住小区”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而是以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以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控制用地规模的上限。(5)住宅建筑的布置要求较多地考虑朝向和间距1.4现代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扩大小区”为了适应现代城市交通的需要和更齐全的

8、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有人提出将小区的规模扩大建立。即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