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ppt课件.ppt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ppt课件.ppt

ID:58678830

大小:401.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20-10-05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汇报人:凌彬彬指导老师:尹平河教授时间:2016/11/14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法: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以及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或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特点:1、反映自然的综合的污染状况2、直接反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连续、便宜4、选择性5、早期污染的“报警器”6、监测污染物发展动态7、大面积、长距离、偏远山区。分类:1.水污染生物监测、空气污染生物监测、土壤污染生物监测2.动物监测、植物监测、微生物监测3.生态监测、生物测试

2、、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的测定4.实验室内的生物测定、现场生物调查第一节、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一、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目的、样品采集和监测项目了解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状况,判断水体污染的类型、程度,为制定控制污染措施,使水环境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提供依据。采样:代表性、整体性、连续性、经济性尽量与物理和化学监测的断面一致。河、湖、库淡水生物监测项目及频率二、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一)污水生物系统法多污带段、α-中污带段、β-中污带段、寡污带段(表6-2)根据生物种类的存在与否,确定水体污染程度。1.水污染指示生物法水污染指示生物主

3、要有:浮游生物、着生生物、底栖动物、鱼类和微生物等。通过观察它们的群落结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能判断水体污染程度。(二)生物群落监测方法2.生物指数监测法生物指数是指运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的反应生物种群或群落结构的变化,以评价环境质量的数值。主要有四种方法。(1)贝克生物指数由贝克于1955年首次提出:将从采样点采到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分成两类,一类是不耐有机污染物的敏感种,另一类为耐有机污染物的耐污种,通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生物指数(BI)=2A+BA-敏感底栖动物种类数B-耐污底栖动物种类数BI>10清洁水BI=1~6中等污染水BI=0严重污染水域

4、(2)贝克-津田生物指数1974年,日本津田松苗在贝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生物多样性评价水质的方法,其方法是将评价区或评价河段的所有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尽量采到,再用贝克公式进行计算,所得数值与水质的关系为:BI≥20清洁水BI=10~20轻度污染水BI=6~10中等污染水BI=0~6严重污染水域(3)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由马格利夫、沙农、威尔姆等人提出。该指数的特点是能够定量反映群落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及种类组成比例变化的信息。式中:d-种类多样性指数;N-单位面积样品中收集到各类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总个数;ni-单位面积样品中第i种底栖大型无脊椎动

5、物的个数;S-单位面积样品中收集到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种类数。动物种类越多,d值越大,水质越好。d>3.0清洁水d=1.0~3.0中等污染水d<1.0严重污染水域(4)硅藻生物指数A-不耐污染的藻类的种类数;B-广谱性藻类的种类数;C-仅在污染水域中才出现的藻类种类数硅藻指数在0~50为多污带,50~150为中污带,150~200为轻污带。3.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聚氨酯泡沫塑料)微型生物群落是指水生态系统中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等。它们彼此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生境中构成特定的群落,当

6、水体环境受到污染后,群落的平衡被破坏,种类减少,多样性指数下降,结构和功能参数发生变化。将PFU塑料块作为人工基质放入水体,经一定时间后,水体中大部分微型生物均可群集到PFU内,达到种数平衡,通过观察和测定PFU内的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参数来评价水质状况。(三)生物测试法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毒害后所发生的反应或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评价水体的污染状况,确定毒物安全浓度的方法称为生物测试法。有静水生物测试和流水生物测试两种;测试时间有短期(4天)的急性试验和长期(数月或数年)的慢性试验;测试工作可以在实验室、也可以在野外污染水体中进行。(1)水生生物毒性试

7、验受试水生生物主要有鱼类、溞类、藻类等。静水式鱼类急性毒性试验:试验步骤:预实验(探索性试验)确定试验浓度范围试验溶液浓度设计通常选取7个浓度范围试验记录不同时间鱼类死亡情况毒性判定LD50、LC5096hLC50/(mg/L)<11-1010-100>100毒性分级极高毒高毒中毒低毒毒物浓度/(mg·L-1)每组鱼数/尾试验鱼死亡数24h48h96h10.07.55.64.23.2对照组LC50/%101010101010-0971005.210974104.7101094104.4安全浓度=96hLC50*(0.1-0.01)易分解、积累少的

8、化学物质选用的系数为0.05-0.1对稳定、能在鱼体中高累积的化学物质,系数选用0.01-0.052.发光细菌法利用污染物对革兰氏阴性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