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_畜禽病理学ppt课件.ppt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_畜禽病理学ppt课件.ppt

ID:58691579

大小:10.72 MB

页数:85页

时间:2020-10-04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_畜禽病理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_畜禽病理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_畜禽病理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_畜禽病理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_畜禽病理学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_畜禽病理学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的过程.当机体心血管系统受到损害,血容量或血液性状改变,血液运行发生异常,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过程,称为血液循环障碍。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⒈维持正常血液循环条件:⑴心、血管结构功能正常(包括完整性)。⑵血量恒定。⑶血液为液态。⑷凝血──抗凝血系统完善。⑸正常的神经—体液调节。2.病理过程: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①循环血量的异常:充血缺血②血液内出现异常物质:血栓形成栓塞梗死③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2、:水肿或完整性破坏:出血血栓形成出血栓塞梗死充血第一节动脉性充血器官或组织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动脉性充血主动性充血静脉性充血被动性充血淤血㈠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1概念:动脉血输入量增多,致使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含量增多。2原因和机理:原因: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致病因素只要达到一定强度都可引起充血。充血正常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发生机理包括:神经反射方面:血管缩神经兴奋性降低或同时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增高。体液因素方面:血管扩张活性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等。3分类:生理性充

3、血:运动肌肉血管充血;妊娠子宫;进食后胃肠血管充血。病理性充血:炎性充血(早期):结膜炎。减压后充血:腹水。侧支性充血:缺血周围吻合支动脉开放充血。4.病理变化: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血量增多;发生在体表时,鲜红色、局部温度↑、体积↑、重量↑、代谢↑机能↑。镜检可见充血组织中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管中充满红细胞,原来闭锁的毛细血管也扩张,因而显现毛细血管数目增多。静脉性充血或淤血5.结局:多为暂时性,原因去除,即可恢复。有利:O2↑、代谢↑机能↑抵抗力↑,加速损害的修复。不利:脑膜血管充血─→颅内

4、压升高─→神经症状。第二节静脉性充血1定义: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增多。简称淤血。2原因:⑴静脉受压:妊娠后期的下肢水肿(局部);⑵静脉腔内阻塞:血栓形成(局部);⑶心力衰竭:(全身性淤血)左心衰-→肺淤血;右心衰-→全身性淤血(肝淤血)3.病变:肉眼:组织或器官体积↑、重量↑、肿胀、暗红(紫绀)、温度↓。镜下:局部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慢性肺淤血4.后果:1)淤血性水肿;2)淤血性出血;3)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和坏死;4)淤血性硬化.5.重要器官的淤血:肺淤血

5、肝淤血肺淤血(1)原因:左心衰竭(2)病变:镜下:①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②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心力衰竭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肉眼:肺肿胀,暗红,切面有泡沫状血性液体。(3)后果:长期淤血→肺褐色硬化心衰细胞2、肝淤血(1)原因:右心衰竭(2)病变:镜下:①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②周边肝细胞变性、萎缩或消失肉眼:肝肿大、包膜紧张.切面呈红黄相间花斑,状如中药槟榔切面槟榔,故有“槟榔肝”之称(3)后果:长期淤血→淤血性肝硬化镜下:中央V及其周围肝窦扩张淤血,小叶中心肝索萎缩,消失。小叶周边及

6、淤血区附近肝细胞因缺氧而脂肪变性,后期,结缔组织增生,肝体积缩小,而发生淤血性肝硬变(心源性肝硬变)。中药槟榔第三节 出 血定义:血液流出心血管以外。流出的血液进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内出血流出的血液流出体外──外出血㈠原因和类型:⒈破裂性出血:心脏或血管破裂引起。外伤出血或病变破坏血管:如肺结核、胃溃疡出血、恶性肿瘤。⒉漏出性出血:⑴血管壁损害: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后微静脉无明显破裂而是通透性增加。①淤血和缺氧:②严重感染中毒:③某些药物或食物引起变态反应:④维生素C缺乏:⑵血液性质改变:白血病、DIC

7、等。㈡病理变化:血液流出后蓄积在组织间隙──血肿血液流出后蓄积在体腔中──积血组织或皮下微小出血点──淤点组织或皮下较大出血点──淤斑消化道──呕血泌尿道──尿血粪 便──便血肺出血肾出血镜下肺出血㈢对机体影响:与部位、血量、速度有关。眼底出血──失明脑出血──引起死亡 或机能障碍短时间出血>总量25%──休克少量持续出血──贫血第四节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概念: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与血凝块不同凝血活素 + Ca2+正常血液凝固过程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

8、纤维蛋白⒈心、血管内膜受损:⒉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⒊血液凝固性增高:㈠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⒈心、血管内膜受损:①表面粗糙,有利于血小板沉积和粘附。②内膜受损,使内皮下胶原纤维裸露,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③内膜受损,释放出组织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④释放血小板因子,激活整个凝血系统。⒉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⑴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血小板进入边流,与内膜接触⑵血流缓慢粘集的血小板和形成的凝血因子,不易被稀释和冲走。静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