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油气成因与烃源岩ppt课件.ppt

第七讲 油气成因与烃源岩ppt课件.ppt

ID:58693031

大小:2.37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0-10-04

第七讲 油气成因与烃源岩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七讲 油气成因与烃源岩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七讲 油气成因与烃源岩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七讲 油气成因与烃源岩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七讲 油气成因与烃源岩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讲 油气成因与烃源岩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资源系胡芳石油地质学思考题根据油气生成的机理和产物特征,可以把有机质生油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勘探意义)(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分三个阶段:成岩作用阶段、深成作用阶段、准变质作用阶段1.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从沉积有机质被埋藏开始至门限深度为止。地层条件:低温(小于50~60℃)、低压。有机质特征:微生物化学作用为主,有机质以形成干酪根为主,没有形成大量烃类,O/C大大降低,H/C稍微下降。主要产物及特征:生物成因气,有少量的烃类来自于活生物体,

2、大部分为C15以上的重烃,为生物标志物。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偶优势。成岩作用阶段后期也可形成一些非生物成因的降解天然气以及未熟油。鉴别指标:Ro小于0.5%。2.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深成作用阶段为干酪根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该阶段从有机质演化的门限值开始至生成石油和湿气结束为止。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划分为两个带:A生油主带(低—中成熟阶段)B凝析油和湿气带(高成熟阶段)A生油主带(低—中成熟阶段):有机质特征:干酪根热降解作用为主,H/C大大降低。主要产物及特征:成熟的液态石油。以中—低分子量

3、的烃类为主,正烷烃中奇碳优势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曲线由双峰变单峰。W.C.Pusery把它称为“液态窗”或“石油窗”。鉴别指标:Ro为0.5~1.3%。B凝析油和湿气带(高成熟阶段):有机质特征:高温下,剩余的干酪根和已经形成的重烃继续热裂解。主要产物及特征:液态烃急剧减少,C1~C8的轻烃将迅速增加。在地层温度和压力超过烃类相态转变的临界值时,这些轻质轻就会发生逆蒸发,反溶解于气态烃之中,形成凝析气和更富含气态烃的湿气。鉴别指标:Ro为1.3~2.0%。3.准变质作用阶段—过

4、成熟阶段有机质特征:埋深大、温度高,由于在成熟阶段干酪根中绝大部分可以断裂的侧链和基团已消耗殆尽,所以石油潜力枯竭,残余的少量烷基链,尤其是已经形成的轻质液态烃在高温下继续裂解形成大量的热力学上的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的结构进一步缩聚形成富碳的残余物质。主要产物及特征:热裂解甲烷。鉴别指标:Ro>2.0%。教学目的与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及促使有机质演化成烃的因素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天然气类型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上节的内容:油气生成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提出:★油气生成

5、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什么地质环境可以生烃?一、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二、有机质转化成油的影响因素第三节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与物化条件沉积岩中的有机质要向石油转化必须经历一个碳、氢不断增加而氧不断减少的过程,即为一个去氧、加氢、富集碳的过程。原始有机质的堆积、保存和转化过程,必须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而还原环境的形成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则受当时的地质及能源条件所制约。古地理环境海相环境大陆环境大地构造环境物理化学环境温度与时间细菌活动催化作用放射性1.长期稳定下沉的大地构造背景;2.较快的沉积

6、(堆积)速度;3.足够数量和一定质量的原始有机质;4.低能、还原性岩相古地理环境:浅海封闭环境,半深-深湖、前三角洲。5.适当的受热和埋藏史。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一、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1.大地构造环境三种构造环境:过补偿水体变浅欠补偿水体变深补偿保持一定水体深度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为了确保有机质不断堆积、长期处于还原环境,并提供足够的热能供有机质热解需要,地壳必须有一个长期持续下沉,以及沉积物得到相应补偿的构造环境。只有盆地的下降速度与沉积速度大致相当时有机质才有可能大量堆

7、积和保存,才有利于有机质转化为油气。这种大地构造环境主要分布在:板块的边缘活动带板块内部的裂谷、坳陷造山带的前陆盆地、山间盆地。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全球构造格局中沉积盆地的分布大陆板块内部大洋板块碰撞山带大陆板块内部大西洋型张裂大陆边缘西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弧沟体系陆壳盆地大陆裂谷盆地弧后盆地弧前盆地深海沟开阔大洋盆地大洋中脊中谷盆地开阔大洋盆地残留大洋盆地陆内剪张盆地陆源沉积棱柱体周围盆地大地构造环境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2.岩相古地理环境海相环境: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2.岩相古地理环境陆相环境:

8、滨湖—沼泽区浅湖区半深湖区深湖水体较深,水体表层处于动荡回流状态,其底部水流停滞,由于水底有机质的分解,氧气又得不到及时补充,便形成稳定的还原环境,是有利的生油区。晚期生油理论认为:油气生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有机质并能保存下来;一是要有足够的热量保证有机质转化为油气。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二、有机质转化成油的影响因素1.温度和时间2.细菌3.催化剂4.放射性5.压力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二、有机质转化成油的影响因素1.温度和时间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二、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