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监测方案设计.doc

滑坡监测方案设计.doc

ID:58693158

大小:43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0-07

滑坡监测方案设计.doc_第1页
滑坡监测方案设计.doc_第2页
滑坡监测方案设计.doc_第3页
滑坡监测方案设计.doc_第4页
滑坡监测方案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滑坡监测方案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什德中快通德中项目示段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中铁十八局集团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什德中快速路德阳-中江段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十八局集团二〇一九年十二月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什德中快通德中项目示段为什邡经德阳至中江干线公路工程德阳至中江段,本项目既是德阳主城区与中江县城之间的快速通道,又是德阳全市域围的一条东西走廊主通道,是德阳市“五纵五横”干线公路网的横向骨架。本项目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

2、基宽度45.5米。主线起于金沙江东路终点德阳海关大楼附近,穿过齐家堰隧道后朝和新镇方向布线,与和新镇北侧通过后继续向东,过集凤镇双桥村,在隆兴场西侧飞马村附近与规划的市第三绕城高速隆兴互通设置双喇叭互通连接,后上跨人民渠,上跨三绕高速,向中江县城方网延伸。止于中江县二环路继光大道路口,与规划的继光大道西段对接。本监测方案为监测线路主线K14+680-K14+741段路基右侧一滑坡体。2.目的与任务a)目的: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野外滑坡、崩塌现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连续或定期重复的测量工作,准确测定监测网和形变监测

3、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或空间三维相对位移值,经合理的数据处理提供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裂缝及滑带相对位移等动态数据,为掌握滑坡变形规律、险情预报、灾害防治、治理,达到治工程效果的检验目的;确保滑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保障滑坡体治理竣工后安全。b)任务:1)对滑坡体进行地表(包括构筑物顶部)的位移与沉降监。2)通过监测数据获得滑坡局部和整体变形及变形趋势,检验滑坡稳定状况。3)与气候、地下水位变化相联系,分析滑坡、危岩变形与之的相关性规律。4)在治理工程期间监测滑坡体的地形地物

4、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确保施工安全。5)提供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报告,以及必要时的预警报告。3.执行的技术规与依据a)《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b)《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c)《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T12897-2006)。d)《精密工程测量规》(GB/T15314-94)。e)《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4.变形滑坡体监测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4.1监测容此次滑坡动态监测包括地表位移监测,沉降监测。4.2监测方法a)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极坐

5、标法;b)垂直位移采用全站仪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4.3监测周期本监测工作从2020.1.1日开始,至滑坡治理结束。4.4监测频率水平位移变形观测、垂直位移变形观测:每月观测一次,遇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如大雨后、绵雨期、自然条件急剧变化情况下)或平常发现山体有异常变化亦应增加观测次数4.5监测的等级按《规程》变形测量等级划分的三级精度执行(即:沉降观测时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1.5mm。平面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10mm)。用于监测变形观测点所需的基准点按二级精度执行(即:沉降观测时观测点测站高

6、差中误差≤0.5mm。平面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mm)。4.6布设监测工作量共布设平面、沉降位移观测点11个,工作基点3个。(详见监测点布置平面图)5监测工作实施方案5.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实施5.1.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在稳定处布设控制点、工作基点,具体布设是:在滑坡布设一条横向变形观测线,共布有11个监测点。地形稳固处布设3工作基点。监测点布置平面图5.1.2基准网、监测网的实施a)选点:点位选在稳固、能较长期保存不受干扰不易被自然条件所损坏之处。根据图上设计的点位附近(在满

7、足上述条件情况,最好选在设计位置)。b)标石埋设:各平面、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的埋设方法及标石、标志规格须按规要求作业,埋设要稳固。5.2监测基准网施测观测使用II级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D),测前对仪器必须经专业场地检验,符合要求方可提交使用。观测需待所有埋设的水泥桩稳固后才能进行作业。否则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变形点观测质量。平面观测按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观测资料经检查,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进行严密平差计算。(计算前应对高差作尺长改正和正高改正)平面及高程成果资料需要经专职人

8、员检查验收后,方可提交使用。5.3变形观测点施测使用经鉴定后的全站仪(精度与导线仪器同),以极坐标法进行作业。在基准点上或工作基点上设置仪器对各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距离、垂直角均单程施测四测回。测距要求:一测回读数较差≤3mm、单程测回较差≤4mm,垂直角互差及指标差之差不大于15″。每测站测定一次气象元素(要求与导线施测同)测距应经加、乘常数改正后,用经两差改正后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后的距离参与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