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密度测定程序.doc

钻井液密度测定程序.doc

ID:58695737

大小:1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06

钻井液密度测定程序.doc_第1页
钻井液密度测定程序.doc_第2页
钻井液密度测定程序.doc_第3页
钻井液密度测定程序.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钻井液密度测定程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钻井液密度的测定程序1.1、概述本测试程序是测定给定体积流体质量的一种方法,钻井液密度以g/cm3或kg/m3为单位来表示。1.2、仪器a)、凡精度可达到±0.01g/cm3或10kg/m3的任何一种仪器都可以使用。通常用钻井液密度计来测定钻井液的密度。钻井液密度计的设计是臂梁一端的钻井液杯由另一端的固定平衡锤及一个可沿刻度臂梁自由移动的游码来平衡的,为是平衡准确,臂梁上装有水准泡。b)、温度计:量程为0~105℃。1.3、测定程序1.3.1、将仪器底座放在一水平面上。1.3.2、测量钻井液的温度并记录在钻井液班报表上。

2、1.3.3、将待测钻井液注入到洁净、干燥的钻井液杯中,把杯盖盖在注满钻井液的杯上,旋转杯盖至盖紧,要保证一些钻井液从杯盖小孔中溢出以便排出混入钻井液中的空气或天然气。1.3.4、将杯盖压紧在钻井液杯上,并堵住杯盖上的小孔冲洗并擦干杯和盖。1.3.5、将臂梁放在底座的刀垫上,沿刻度移动游码使之平衡。在水准泡位于中心线下时即已达到平衡。1.3.6、在靠近钻井液杯一边的游码边缘读取钻井液的密度值。1.3.7、记录钻井液密度值,精确到0.01g/cm3。1.4、校正程序经常使用淡水来校正仪器,在21℃,淡水的密度值应是1.00g

3、/cm,否则,应按需要调节刻度臂梁末端的平衡螺丝或增减锤中的铅粒数来调节。1.5、钻井液密度测定补充方法1.5.1、概述含有空气或天然气的钻井液密度可用本节描述的加压流体密度计更精确地进行测定,加压流体密度计的操作与常规密度计类似,所不同的是在加压下将钻井液的样品注入到固定体积的样品杯中。在加压下注入样品的目的是要把混入钻井液中的空气或天然气对密度测定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1.5.2、仪器a)凡精度在±0.01g/cm3或10kg/m3的任何一种仪器都可以使用。加压钻井液密度计是用来测定加压情况下的钻井液的密度的仪器。加

4、压钻井液密度计的设计成臂梁一端的拧上杯盖的钻井液杯由另一端的固定平衡锤及一个可沿刻度臂梁自由移动的游码来平衡。为使平衡准确,臂梁上装有水准泡。b)温度计:量程为0℃~105℃1.5.3、测定程序1.5.3.1、将样品注入样品杯中,使液面略低于杯上端(约6.4mm)。1.5.3.2、盖上杯盖,使盖上的附体单项阀处于向下(开启)的位置,将盖子向下推入样品杯口,直至盖子外缘和杯上缘面接触为止。过量的钻井液由单项阀排出。杯盖放在杯上后,向上拉单项阀使之处于关闭位置,用水冲洗杯和螺纹,并把丝扣盖拧到杯上。1.5.3.3、加压柱塞的

5、操作与注射器相似。为把钻井液注入到柱塞内,将柱塞杆完全向内位置的柱塞筒端浸入到钻井液中。而后向上拉柱塞杆以便钻井液注满柱塞筒。应该用柱塞作用排出这部分钻井液,而后重新抽入新的钻井液样品,以保证柱塞筒内的钻井液不会被前次冲洗柱塞而残留的液体冲稀。1.5.3.4、将柱塞筒端口接到杯盖单项阀的O型圈表面上。在柱塞筒上保持向下的推力以保证单项阀向下(开启),同时向里推柱塞杆,即可对样品加压。柱塞杆上的推力应保持约322.5N或更大些。1.5.3.5、杯盖上的单项阀是由压力驱动的,样品杯加压后,单项阀被推至关闭位置。为关闭单项阀,

6、在保持柱塞杆上的压力的同时,应逐渐释放柱塞筒压力。单项阀关闭后,取下柱塞筒前,应释放柱塞杆上的压力。1.5.3.6、此时,加压的钻井液样品已准备好,可以测定密度。洗净并擦干样品杯外部。将仪器放到刀垫上。左右移动游码直至臂梁平衡。当水准泡位于俩黑线之间时,臂梁即已达到平衡。从游码箭头记号一边读出密度值。1.5.3.7、为释放样品杯中的压力,重新连接空柱塞装置,,并向下推柱塞筒。1.5.3.8、用水彻底冲洗样品杯并擦净。为在水基钻井液中使用方便,应在单项阀上经常涂覆防水润滑脂。1.5.3.9、记录钻井液密度,精确到0.01g

7、/cm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