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范文:(周记)民族民风――――西河大鼓.docx

小学生作文范文:(周记)民族民风――――西河大鼓.docx

ID:58718221

大小:63.57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10-01

小学生作文范文:(周记)民族民风――――西河大鼓.docx_第1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作文范文:(周记)民族民风――――西河大鼓.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周记)民族民风――――西河大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让我带大家走进河北,看看西河大鼓吧。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是河北省从业人员最多,流行地区最广的地方曲种。它起源于冀中一带的农村,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其特点是:演唱者右手执鼓犍子击鼓,左手操鸳鸯板,用地方语言说唱,曲调灵活,语言大众化,极富表演力。西河大鼓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演员自击鼓、板、唱词格律基本上由七字和十字名组成,板头有头板,二板,三板等。头板是一眼三板,4/4节拍,二板是一板一眼,2/4节拍,三板是有板有

2、眼,1/4节拍。这三板式是西河大鼓唱腔慢,中,快的基本节拍,在这三种板式基础上构成了若干个唱腔,这些唱腔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曲调格式,并有了约定俗成的名字,从而构成了西河大鼓的专用唱腔,据说这些专用唱腔原来有30多种,后来有的不常用,有的少用或者不用了。所以形成了我们现在基本见到的这几种:起板、紧五句慢四句、一马三涧,流星赶月,双高,海底捞月,反腔,上反腔,中把腔,下把腔,走腔等等,艺人们将这些唱腔称为“曲牌”。正是这些板式和“曲牌”的有机连接,形成了西河大鼓唱腔音乐独有的风格特色。每个地方民族民风

3、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他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