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直接还田技术规程(报批稿).pdf

生物炭直接还田技术规程(报批稿).pdf

ID:58720790

大小:192.6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0-24

生物炭直接还田技术规程(报批稿).pdf_第1页
生物炭直接还田技术规程(报批稿).pdf_第2页
生物炭直接还田技术规程(报批稿).pdf_第3页
生物炭直接还田技术规程(报批稿).pdf_第4页
生物炭直接还田技术规程(报批稿).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炭直接还田技术规程(报批稿).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B05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XXXX—2020生物炭直接还田技术规程Techniqueregulationofbiocharincorporation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XX/XXXXX—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东北丰专用肥有限公司、沈阳隆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辽宁恒润农业有限公司、辽宁金和福农业科

2、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市现代农业研发服务中心。本标准起草人:黄玉威、韩杰、杨丽、赫天一、杨铁鑫、史国宏、兰宇、张伟明、鄂洋、刘赛男、刘遵奇、曹婷、杨旭、崔鑫、杨沫、张一、陈涛涛、孟军、陈温福、刘强、施凯、朱晓琳、刘金、李艳辉。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23447862。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联系电话:024-88487

3、184。IDBXX/XXXXX—XXXX生物炭直接还田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物炭直接还田技术规程的术语、定义、要求和作业流程。本标准适用于以提升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为目标的生物炭直接还田作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499旋耕机作业质量DB21/T****生物炭分级与检测技术规范(同期起草标准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4、生物炭biochar以作物秸秆等农林植物废弃生物质为原料,在绝氧或有限氧气供应条件下、400~700℃热裂解得到的稳定的固体富碳产物[NY/T3041,3.1]。3.2生物炭粉biocharpowder生物炭经破碎或筛分后得到的细颗粒状或粉状固体。3.3成型生物炭颗粒pelletizedbiochar生物炭经挤压或粘结等物理方法造粒后得到的颗粒状固体。3.4生物炭直接还田biocharincorporation将生物炭粉或成型生物炭颗粒施入农田耕层土壤的作业过程。4要求4.1外观1DBXX/XXXXX—XXXX黑色,颗粒或粉末状,均匀,无肉眼可见机械杂质,粒度由

5、供需双方协商确定。4.2技术指标生物炭的技术指标要求应符合DB21/T****生物炭分级与检测技术规范(同期起草标准文件)中生物炭分级标准的规定。详见表1。表1生物炭技术指标要求指标项目Ⅰ级Ⅱ级Ⅲ级总碳(C),%≥60≥30固定碳(FC),%≥50≥25氢碳摩尔比(H/C)≤0.4≤0.75氧碳摩尔比(O/C)≤0.2≤0.4砷(As),mg/kg≤13≤40≤200镉(Cd),mg/kg≤0.3≤0.8≤4.0铅(Pb),mg/kg≤50≤240≤1000铬(Cr),mg/kg≤90≤350≤1300汞(Hg),mg/kg≤0.5≤2.0≤6.0铜(Cu),m

6、g/kg≤50≤200-镍(Ni),mg/kg≤50≤190-锌(Zn),mg/kg≤200≤300-PAHs,mg/kg≤6苯并[a]芘,mg/kg≤0.55PCBs,mg/kg≤0.2PCDD/Fs,ng/kg≤17注:以烘干基计4.3还田量根据农田土壤本底有机碳含量与目标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值、土壤容重、耕层厚度和生物炭中总碳含量,计算生物炭还田量。4.3.1计算方法2生物炭还田量A,以t/hm表示,按式(1)计算:DHMA100.............................................................

7、.......(1)C式中:2A——生物炭还田量,t/hm;H——土壤耕层厚度,cm;3D——土壤容重,g/cm;M——目标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本底有机碳含量的差值,g/kg;2DBXX/XXXXX—XXXXC——生物炭中总碳含量,g/kg;100——单位换算系数。4.3.2参考值根据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目标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值计算的Ⅰ级、Ⅱ级和Ⅲ级生物炭还田量参考值上限见表2。表2生物炭还田量参考值上限有机碳含量差值,g/kg12345生物炭等级,t/hm2Ⅰ级生物炭37101417Ⅱ级生物炭714202734Ⅲ级生物炭714202734注1:土壤耕层厚度参考

8、值,H=15cm3注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