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6课时认识梯形说课稿.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6课时认识梯形说课稿.docx

ID:58723872

大小:67.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0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6课时认识梯形说课稿.docx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6课时认识梯形说课稿.docx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6课时认识梯形说课稿.docx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6课时认识梯形说课稿.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6课时认识梯形说课稿.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梯形的认识一、课标要求与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标在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图形的认识”部分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梯形。这部分要求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认识;学习水平是:认识;学习内容是:梯形;前提条件是:通过观察、操作。二、教材分析《梯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六课时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与垂直,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这节课是在这部分知识基础之上学习梯形的认识的。在整个小学阶段梯形是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

2、相互转化)。所以部分知识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本课也是在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特征、制作模型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三、学情分析:优势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劣势分析

3、:学生虽然对梯形有着一定的感知,但是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四、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课上我将引导学生采取“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第1页共3页动。适时运用CAI课件和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并在适当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

4、性。来分散教学难点。五、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2、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六、教学流程:对照新课程理念和课标要求、教材意图及学情实际,我尝

5、试构建一种探索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模式,主要分为:“重叠图形,认识梯形—→操作体验,了解特征—→操作探究,深化新知—→巩固认知,拓展新知—→交流评价,总结升华”五大教学环节。一)、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重叠,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动手和观察电脑操作,初步感知重合部分的样子,通过已有图形的知识,使学生发现重合部分图形的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梯形的认识。(5分)二)、操作体验,了解特征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认识梯形的腰。这

6、样有层次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既符合直观性原则,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10分)三)、操作探究,深化新知活动一:利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任选其一,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活动二:利用三角形,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活动三:利用一条类似于长方形纸条,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操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转换,进一步加第2页共3页深了对梯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同时又认识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独特属性。(10分)四)、巩固认知,拓

7、展新知这个环节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操作,讨论中灵活的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使之真正掌握今天所学的新知。(12分)五)、交流评价,总结升华这个环节老师利用互动评价方法,引导学生交流活动感受,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训练思维品质,升华发现能力。(3分)七、课堂评价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

8、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第3页共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